MOMOKA谭军:家庭内部的隔代教育冲突

上周,我们邀请到了MOMOKA的创办人兼首席讲师谭军老师来为我们讲解如何解决隔代教育问题。讲座过后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反思,并让他们了解到如何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扎根中国家庭,如何让伴侣成为彼此真正的支持,如何让尊重和信任成为家的基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次讲座的精彩内容吧

讲师介绍:谭军老师具有丰富的个人阅历,多年来她将自己的思考、实践与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模式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新观念,为无数的家长和孩子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家教难题,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的评价。她从事教育培训将近15年的时间,拥有多项国际认证,擅长高绩效领域的策略研究,在中国首先将绩效管理运用于家庭领域,同时她还是清华继教学院讲师,清华国家外包服务研究院特聘专家,曾为上千个家庭和个人进行教育培训,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辅导,因此拥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谭老师也是国内知名的家庭教育咨询专业机构MOMOKA的创始人,MOMOKA官方会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家庭问题。

主持人(豆包妈妈):大家晚上好,又和大家见面了,这次讲座还是由我来主持,我是豆包妈妈,非常高兴通过网络和大家相约在晚上八点来共同讨论宝宝的成长,今天我们的话题是隔代教育问题,我们有幸请到了MOMOKA的创办人谭军老师,下面有请谭老师为我们讲座。

谭军老师:各位育学园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在感恩节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有机会能够让我们在网上进行交流。我叫谭军,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是“隔代教育”,在隔代教育当中应掌握掌握哪些知识以及有哪些方法等,接下来我将进行一一的讲解。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非常多的观点、方式和方法,从四个方面总结就是“道法自然”,我们不是从道家的道法自然角度来看,而是借用这四个字。接下来我们就一一看一下“道法自然”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首先作为家长需要明白的一个规律就是道,也要明白家庭教育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万事万物都有发展运行的规律,这个就称之为道。作为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或者说孩子成长变化的规律,那我们就会成长为懂教育的家长,这也是我们家长必修的功课。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当中,有一些所谓的规律,也是各位家长比较感兴趣的。例如大脑发展变化的规律:幼童阶段,一个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1岁之前,孩子都处在一种合一的状态下,不分你和我,也就是表现出我的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这是一岁以内孩子的一种天生状态;在1岁以上,2-3岁的时候,小朋友会发展出一个新的认识即——我和你,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会有一些最初独立的表现,比如划分这些东西是我的,这些玩具是我的,你要用我的玩具,你要和我打招呼,这种表现其实也是一种成长。作为家长如果你明白这是他的一种成长发展规律性阶段,你就不会指责他,也不会感觉没有面子,更不会有“他小的时候蛮好的,喜欢去分享,长大以后这么自私,这么喜欢吃独食”的指责,这只是他在成长发展的一个阶段。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质,比如3-5岁的时候,小朋友会重新开始又进入另外的一个合一状态----就是依赖和生存的状态。这个阶段孩子虽然年龄增长,但是小朋友反而会有一些相对的恐惧(例如有些小朋友害怕独立睡觉,怕黑,表现出更粘人的情况)同时会更加依恋人,对家长有更强的生存依赖,反而没有小朋友在2-3岁时的独立表现(例如独自睡觉独自去玩等)。家长如果了解这个是大脑发展变化一种规律性的存在,我们就不会指责小朋友,也不会抱怨。

我们在了解整个孩子成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所在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点,比如我们现在线上大部分家长,孩子可能处在1-2岁的阶段,对于人类成长阶段中冲突的发展中,更多的呈现为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这种冲突实际上表现在孩子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渴求,例如小朋友情绪不佳的时候会哭,饿的时候也会哭。我们在书上经常会看到“延迟满足”介绍,但是实际上年龄越小的小朋友他的这种哭的表达,就是渴望得到外界环境的响应,从而使小朋友的内在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即能否信任。这也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内心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认知,就是觉得有希望,还是觉得没有希望不可信任。有些人成年之后对周围环境不信任,这种表现因为在很早很早的时期,也就是我们幼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很深的烙印存在。如果我们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一些规律的存在,我们就会很轻松的支持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们也会减轻自己的焦虑。

第二我们讲一下在教育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为家长要知道通过有效的技巧和模型从而了解教育的原则。这些工具和方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定是有效的,同时它会演变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方法。这里讲一下情绪管理,有些家长会问,小朋友的情绪很难把握,一旦失控,很难去扭转。我们在讲到情绪管理,尤其是对非常小的小朋友,我们应注意一点,就是小朋友睡觉前的时间以及刚睡醒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应该向孩子输入非常正向的、愉悦的情绪的时候,这时即使小朋友有一些状况需要调整,也不在这个时间段,如果我们有一些好的祝愿,一些好的期待,要选在这两个时间段,跟小朋友交流,讲给他们听。另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在吃饭的时间教育孩子。如果在吃饭时我们特别多的对孩子进行批评、指正、纠正等,会让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紧张的情绪,恐惧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在他的身体里面找一个地方存储。成年人都知道,忧思伤脾胃,恐伤肾。如果说一直有这样的一种情绪在这些阶段给予孩子的话,随着年龄的成长,就会发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家长自认为不知道根源在哪,但这些其实是因为之前我们种下了一些不良的种子。关于情绪管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边界,这个边界不是在年龄长大的时候设定的,而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有。边界的设定在小的时候其实应该非常严格的,如果小朋友触碰到的话,我们要非常严格的SAY NO,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小朋友学会如何跟外界相处。也就是说小朋友在1岁以后就有一些边界的界定,比如说玩玩具的时间,如何和小朋友相处等。整个边界的界定在9岁之前应该是一边倒,家长就像群管来决定;9岁以后小朋友的自主性更多的呈现出来,到那时我们更多的是采取合约的方式。

第三个原则就是自——即尊重。教育需要尊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自然属性,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我们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于生命有一种尊重,可能对于孩子的掌控我们就会适当的放松。从尊重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生命也会有更多的人性方面的理解和了解。在这一个部分,我着重强调线性发展和非线性发展。前一段时间在深圳做讲座的时候,我问一个家长你为什么要来听这样的一堂课,这个家长回答我说想做一个完美妈妈,后来我讲你应该要放下做一个完美妈妈的想法, 如果你不放下,你的小孩就会有苦头吃了。为什么呢?其实作为生命来讲,每个生命都有一个独特性,如果想要让自己做的极其完美,我们就会希望不可以出差错,在思维上就会经常有一种类似生产线流水作业的的想法,就如同在生产线的一头放上原料、添加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作业,到输出的时候,就是我们想要的这种饮料,这个是流水线。我们经常会讲机械性的思维模式,就是线性,自然界哪一种生命体的生长是一种线性的生长。我经常跟大家开玩笑,如果人呈现出现一种线性的表达,就像一条直线的心电图或者脑电波,那这个人就可以上天堂。所以说对于生命来讲,呈现出来是非线性的变化。我们应从自然界的变化去看到经济社会的变化,例如股票K线图,股票可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才会上涨,但是我们仔细分析的话,股票每天的行情都是有波动的。波动是生命的常态,基于这个的了解,也就不难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即使有一些倒退也是很正常的。就如我们要想爬更高的山,就要从现在的山上走下来,再去爬另一个更高的山。

最后讲的是然,即生命体的差异性。我曾经在一个夏令营里面要求孩子们在20分钟内,找回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非常认真的去树林里面找,满头大汗的回来说“老师你真过分,根本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呈现的,每个生命都有它的独特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有责任去支持孩子成为本来的样子。在教育过程当中,我们经常讲一句话: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呈现出来的,或者我们能够为孩子去做的是如何促进他内在动力的激发,去支持他可以活出最出色的自己,不是让他变的多优秀而是让他的人生非常的卓越,让他呈现卓越的自己。

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来讲教育,以及核准教育的标准,这是我前面跟大家分享的。接下来我们来看下隔代教育的一个一定要掌握的知识点,就是爱和秩序。

这是课上的一个知识点,爱和秩序,海林格讲过在家庭关系中秩序是第一位的,没有秩序,爱就不会发生,在一个家庭当中如果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能量的流动,所以说秩序是第一位的。

上图是在我们自然界当中经常看到的一个遵循自然界的秩序一个违背自然界的秩序呈现的两种不同的景象。东北防护林我去过很多次,我发现树木的成长,虽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很难真正恢复生态平衡。树木的成长性,也不像我们期待的那么好。当我们走到一些原始森林,甚至一些森林公园的时候,它就是本来的样子,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在生活,在存在,这个就是我们在讲尊重秩序给我们不同的呈现。在家庭一样存在秩序,如家庭中出现秩序错位,会引起各种心理问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秩序同样也是排在第一位的。

秩序解析:

(一)、第一秩序——夫妻关系

中西方对夫妻关系都有明确的秩序解读

在中国——夫为纲,丈夫在家中的地位重要;而在西方以圣经故事举例:王在大宴宾客时,三次请王后给宾客敬酒,王后都拒绝,王心中不悦,因其拒绝敬酒而废弃王后,因为如若天下妇人看到,会相传此事,丈夫在家中的位子就会岌岌可危。以此故事来说明丈夫在家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丈夫是太阳,是家庭能量源头,需要被仰视。妻子是月亮,仰视太阳,呈现水的特质。何为水的特质?在甲骨文中对水的书写,就能呈现出柔软与坚忍的特质,即水滴石穿。妻子不是外表张扬威严,而是内心无比坚忍。所以夫妻关系,无论何种情况下,夫妻双方要相互支持,把彼此的位置摆正。

(二)第二秩序——父母和孩子(即亲子关系)

年轻的父母可能会有困惑,自己的小孩是否要多关注些?其实把精力多用于关注小孩不代表需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有个笑话说夫妻关系中有很多第三者,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亲子关系。讲的就是把亲子关系变成第一关系,实际上它应该在家庭秩序中处于第二位。

(三)第三秩序——我们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夫妻关系中的第三者很多来自原生家庭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闺蜜。一段婚姻的开始,不是两个家族婚姻的开始,而是两人共同去创建一个新的关系。故切忌将原生家庭关系带到自己婚姻关系中去,否则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开始。

生活中很多这种现象,如夫妻关系较好,但跟岳父婆婆处不好。比如我一个外企朋友,太太和自己妈妈各种理念上相差很大,存在较多矛盾。外企朋友询问是否需要太太来找我进行咨询,实际上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我这位外企朋友出面和自己的妈妈进行沟通,而不是让太太出面讨论家庭的管理。我们今天的话题是隔代教育,进来听的朋友多少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在这些问题上一定更要把秩序观把握清楚。

(四)家庭现象面面观

1.老子管儿子、儿子管孙子

在大家庭中居住,儿子一直被约束、管制,致使儿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一直没有体现出来,一直让其处于男孩而不是男人的地位,所以很难长大,过了三四十岁还象一个男孩,实际上就是他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2.婆媳是天敌

如果我们理清秩序关系后,婆媳关系也不是问题。婆媳关系、女婿与妻子原生家庭关系,都不需要过多介入。从人性的发展来看这些矛盾的存在,沟通之间的障碍等终究于以下原因。一个人在他(她)的原生家庭成长了二十年三十年,已经建立了共同的语音库。而新加入的成员对原来的语音库不了解,这对新成员造成较大困扰。同样一句话,一个词,每个人的过滤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有共同的认知。所以这是家庭矛盾产生的一个较大原因。拿丈夫来讲,你做什么选择,妈妈其实都会理解的。爱如同河水,经常是向下给予的,这是常态。如果儿子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矛盾,理论上讲都是容易化解的。但是夫妻关系,缺失了尊重和信任,很难走向和谐。就像一个碗有了一个裂缝后,就一直存在。上述讲的这些关系,背后的根源都是秩序的错位。

所以,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隔代教育要掌握的原则。

原则一是站位比对错重要,站位应以秩序为标准。在一个家庭关系当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矛盾是如何发生的,对错放在第二位,先解决站位问题。家庭永远不是讲道理,讨论事实真相的地方。家庭永远要先解决站队问题。要达成什么成果,要什么样的家庭氛围存在,这是我们应着重关注的。基于我们对大脑的了解,情绪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无论对错,我们选择站位之后,我们伴侣的情绪就被我们接纳了,我们跟他站在一起,情绪上与他共振,这就会非常有效的促使一个人向内的发展,也就是说让对方内省机制开启,他就会去反思自己在某一事件当中,他的行为举止是不是对的,从而有正确的行为标准。所以你越多的信任,对方就会有越多的内省。
如果我们在家庭中一定要去追究对和错,可能会把道理都讲清楚。但这时,你会发现,道理讲的越清楚,对方越听不进去。所以在家庭中对于矛盾的解决,其实没有什么谁赢谁输,最重要是说秩序ok不ok,我们有没有爱在流动。我们应将什么作为家庭的着重点———是爱、焦虑、还是不信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在隔代教育中,非常好的一点是站位,而不是聚焦对错。

第二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祖辈是帮手。在某些家庭中,祖辈已经变成家庭教育的主导力量,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站对自己的位置。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这个位置永远不要假手于任何人,包括祖辈、家里的阿姨等。孩子三岁以后就会逐渐有记忆产生,这时对孩子来说实际的父母更重要,而不是谁生的谁就是他的“父母”,从孩子的角度看,往往不是这样,而是谁更信任他,谁更接纳他,谁对他的关注更多,给予他的爱更多,他就会以此作为选择“父母”的标准。现在之所以跟大家讲这些,是因为我接触了非常多的青春期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小的时候,由爷爷奶奶甚至是阿姨带大,长到青春期后他们的父母会很苦恼,苦恼于孩子不与他们交流,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与他们讲,他们选择跟阿姨讲,会跟爷爷奶奶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有责任感的话,就一定要担当家庭教育的主角。我们的长辈以及阿姨,只能做帮手。

第三点是,长辈做对、做错,我们都应感恩。今天是感恩节,我们更要提到感恩的话题,这是我要说的第三点。理论上讲,我们的长辈在抚育我们成长到18岁或是工作之后,他们的职责就已经完成。剩下的路要靠我们自己走,所以他们帮我们带小孩是做多了,他们不做刚刚好。所以他们每多做一分,无论对错我们都应心怀感恩。当我们心怀感恩时,对方会想做的更好。按规律来说每一个生命体的成长,动力来自内在。当我们足够感恩一个人,足够信任长辈,他们就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做的更好。我有一个学员很有趣,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帮忙带小孩。一段时间之后,她和她的先生发现老人的教育方式对现在社会来说有点落伍。于是她和先生决定召开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以促进家庭更和谐,把家庭建设的更好。他们把想法告诉老人,老人一听觉得很好,也很乐意参加。但是家庭会议召开两周之后,老人就拒绝再参会。为什么?因为老人发现每次会议,他们拿本子记下的都是这两夫妻要求老人调整和改进。所谓的家庭会议,就更像是一场批评指正会。我接触的许多父母没有时间带小孩,而请老人来帮忙。他们接触了非常多的新思想,眼界更开阔于是就想调整长辈用老方法带小孩的状况。例如我的一个学员,她很纠结儿子三岁,从两岁起可以自己吃饭,吃得很好过程很愉悦,可是后来婆婆到家后开始要喂小孩甚至追着喂,越喂越有各种其他情况,小朋友会把饭弄得到处都是。这位朋友很困扰来问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从孩子一岁多时,父母进行边界设定,比如鼓励孩子从自己吃饭逐步过渡到独立穿衣,再到生活自理实现逐步成长,成长有可能会倒退吗?各位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孩子知道他有来自母亲的边界设定,同时又从奶奶这里开小窗,体验溺爱。老人做帮衬的时候溺爱孩子是爱的呈现,但是我们有我们教育的方式,同样也是爱的表达。不同爱的表达方式,让孩子关于爱的体验会更加丰富,这完全不会阻碍和停滞孩子的成长。孩子会认为有这么多人爱我,这么多人关注我。孩子得到多多的滋养就会变的更聪明。父母应学会在老人面前讨喜,让老人更乐意去做一些事情。所以对于隔代教育要有灵活度,要理解老人背后的出发点,就会心存感激而不是一味关注对错。

第四点,作为父母要承担起教育责任,而不是推卸。

原则五是独立。对于一些有状况的家庭,长辈介入孩子的教育过多,完全视父母为无物,置之不理父母对孩子的责任。面对这样的长辈,父母应该痛下决心,独立生活。三十而立,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独立支撑家庭,这是成年的标志,是内心的成长。

原则六是所有的秩序对了,能量才能流动。能量在家庭中更多的体现在家庭氛围中,家庭的氛围会让人感受到,我在家庭中是否有爱,是否被滋养,还是被排斥。
这是关于隔代教育的六个原则。讲座到此结束。

(主持人)亲爱的宝妈宝爸们现在谭老师的讲座也接近了尾声,接下来进入本场讲座的答疑环节,问题来自于大家在问卷调查中提出的问题,其中很大部分谭老师在刚刚的课程中已经涵盖,另外还有一些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下面谭老师会为大家带来解答,仔细听看看是否选了你的问题哦~~有请谭老师~
--问答环节--


Q:由于工作关系,孩子都是由公婆照顾,每天工作回到家,陪孩子玩不到一个小时孩子就睡了,早晨孩子没醒我们又上班了,虽然周末休息,可总觉得陪孩子的时间不够,对孩子有所亏欠。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堂课叫高效陪伴。陪孩子的时间短不是障碍。高效陪伴,每天有半个小时,四十分钟就足够。关键是这四十分钟是你如何陪宝宝度过以及你如何来界定。建议对一岁以上的孩子要有仪式感的对他宣布,几点到几点是宝宝时间。宝宝时间确定后,家长在这段时间手机放一边,家务活放一边。如果在这个时间段老人来打扰你,你一定要告诉他NO,现在是宝宝时间,我不可以和你讲话,我要和宝宝在一起。仪式感会让宝宝有满足感和安全感。陪伴孩子的时间不用非常多,每时每刻的陪伴会让大人非常疲惫,所以说一定要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在陪孩子的时候做到高效的陪伴。这里解释一下前面讲到的有仪式感,就是特别正式的去跟孩子讲我们来设定一个时间,你要玩什么,我都可以认认真真陪你玩。而在这个过程中各位家长一定要避免总想给予孩子特别多知识。如果你真的想陪伴孩子,就应该孩子来主导你陪孩子的时间,而不是家长来主导!请大家清楚一点,孩子的视角和成年人的视角完全不同,包括看一本书,我们的关注点和孩子的关注点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请各位家长,在陪伴你的孩子时如果想要做到高效,就要用这样一些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要去做如何事情,只要你全身心的陪伴哪怕是三十分钟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他过了这个时间又找你,你可以告诉他现在是爸爸妈妈的时间,宝宝时间已经过了,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让孩子开始形成管理自己的时间的理念。作为家长的我们,就是对孩子不能有特别多的交流,各位家长真的不要觉得有太多的亏欠,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这个年龄段,我们不仅有家庭责任,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份社会责任,包括我们自己个人价值的呈现,所以你不可能去做一个全职妈妈,尤其是我们不像欧美和日韩国家,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全职妈妈这种价值真的没有特别的认可,而且大众普遍的认为就是你能把孩子照顾好,这就是你的责任,如果孩子出现一些大事小事都是你做妈妈的失误,其实全职妈妈的焦虑压力反倒更大。那么我在这里讲一下我们怎么去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大家都认为在我们在睡眠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关闭了,但是实际上潜意识是张开的,你就可以在你的小孩睡着后摸着他,然后把你所有关于爱的话和对他期望的话讲给他听,这是非常效的方法,孩子会感受到,而且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了让他感受到。

Q:在隔代教育中怎么安抚老人的情绪,让他们也有参与的归属感?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启心动念。我们经常会说我们的话都讲到了,但是实际上感觉的传递是最快的,就是当你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发心的时候,对方对你的观点其实已经在感觉到了。所以我们要安抚老人的情绪,帮老人有参与的归属感,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应对老人有更多的认可,更多的信任。我们情绪工作的特点就是给予一个人认可,给他归属感。在任何人出现恐惧焦虑的情绪时,你要跟他一起恐惧焦虑,同时告诉他,你和他有一样的感觉,这样他就会觉得他被接纳。这种情绪接纳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老人帮我们带孩子时,他说他很担心某某事,你直接告诉他不需要担心,这样他就会觉得不被认可,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他的情绪没有被接纳。如果说老人在跟你表达他的情绪时,你先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你也有这样的感觉,你和他是一样的,这样老人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成长。

Q:我在批评孩子时,奶奶总在旁边帮孩子说话,使孩子很迷茫。我要怎么跟奶奶沟通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参与呢?

这个问题简单来讲就是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其实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很简单。第一声音不要大,第二贴着孩子的耳朵讲,不要有第三个人听见。如果有任何一个人在场的话,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会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尤其家长讲的迷茫的状态。这时实际不管你说什么,都不会渗透到他的潜意识里面,或者说他压根就没把你的批评教育听进去。这时候的教育,对他是一个不奏效的行为。如果在很大的空间,您也想要教育你的小孩怎么办?那么你就把你的嘴巴贴到孩子耳朵,用非常坚定明了的语气简单明了来讲就可以,也就是用我们讲的祈使句,切记长篇大论。

Q:老人总是骗孩子,比如说答应一件事,其实压根没有做到,该怎么办?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在很多家庭里面都会发生的,这样的老人往往是幽默的人,所以才会去这样逗小孩骗小孩。其实他很可能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在你小孩身体里注入这样的幽默,让你的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用一些相对幽默或者好玩的方式去化解一些问题。但是确实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故意去逗他,然后小朋友发现这不是事实,小朋友会有一些混乱!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贴着自己孩子的耳朵说爷爷在逗你,让孩子知道这个不是真的,这样慢慢就会让他有这样的一些感知。各位家长对于老人带小孩有特别多的担心,家长应清楚一点,孩子在他这个年龄段他一定要发展出他的感知力也就是他的体验,所以说我们不必为此担心,而是应该关心教育的主角。如果父母可以说到做到,那么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大家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原则。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希望今天的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向我们提问。我们今后会有更多的机会跟大家做网络交流,也希望大家把你自己希望听的题目和我们交流过程中你希望有改进的地方告诉我们,我们一起努力,希望为你的孩子健康做出我们可以做的贡献,谢谢大家!

4月与教育专家相约成都幼教展|中国幼教公益论坛西部峰会议程重磅首发

03-22

80位教育专家齐聚中国幼教公益论坛西部峰会|2019成都幼教展4月12日开幕

03-15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

05-08

CCEC儿童教育大会暨2020第6届广州国际儿童创新教育博览会

09-05

聚焦儿童教育领域 威创股份设立教育产业并购基金

07-28

标签:教育专家 儿童教育 幼儿教育 谭军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