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市场走到转折“路口” 洋奶粉追逐热降温

海淘奶粉的好口碑、好销量受到监管考验而动摇。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今年10月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泓乐乐博维、澳纽可、贝瑞可等4款问题奶粉被禁入境,而浙江监管部门抽查30多个海淘奶粉发现19个不符合国家标准,乳清蛋白不合格率高达63%。

这边厢,曾经的畅销款如澳大利亚的奶粉代表贝拉米等,开始出现业绩低于预期;那边厢,不少巨头仍在加码布局中国市场,恒天然与中国银行签订了15亿等值货币授信,惠氏则抢滩孕产妇奶粉蓝海,洋奶粉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洋奶粉市场走到转折“路口”
洋奶粉的口碑销量风光不再。国家食药监总局、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纷纷对进口食品加强全程监管,不少知名品牌在加严加密监测下“现了原形”,多批次洋奶被检出各种问题而被拦在境外。“其中当然也包括鱼龙混杂的假洋品牌。现在跨境购非常流行,不少洋奶粉并非正规渠道进入市场,代购或部分海淘途径进来的奶粉有可能存在真假掺杂、不符合我国国标或是保质期快到等问题。”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跨境购或海淘进来的奶粉或符合原产国标准,但一定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标。
有专家认为,海淘进入的洋奶粉不见得适合中国人体质。今年8月央视报道对19款热销海淘奶粉检测发现,其中8个样品的铁、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样品不合格率达到42%。此外,还有抽检结果曾显示,个别品牌的样本有掺杂疑似植物蛋白。而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看待奶粉市场,不少洋奶粉逐渐褪去了“高大上”的光环,市场追逐洋奶粉热开始降温。
“近年来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洋奶粉已经走到了转折路口,奶粉新规要求国内外奶粉企业将实行统一注册管理,这意味着不少洋奶粉将因管理、监管门槛提高而告别中国市场,留下的基本都是市场份额稳固的一二线巨头。”专家分析认为。
乳业巨头不断加码中国市场
乳业巨头也不敢懈怠,积极通过布局上游或新兴业务站稳脚跟。日前新西兰最大乳制品企业恒天然宣布与中国银行签订15亿元等值货币授信。
记者获悉,虽然其仍是中国乳制品进口额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但近年来却一直深耕本土化养殖生产,在业内人士看来,其能获得授信也是因其具备中国牧场资源,未来其将着力开展本土整合业务。该分析人士分析称:“恒天然深入布局中国牧场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加快与中国整个乳制品产业的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乳制品产业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做进口生意。”
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惠氏日前推出超高端孕产妇奶粉产品,欲复制其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成功路线。
业界声音
孕产妇奶粉市场
仍处于培育阶段
对此,乳业专家宋亮表示;“相较于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成熟,孕产妇奶粉市场仍处于消费者培育阶段,目前在售的很多都是非配方型产品,而该市场总体规模暂时还只有十个亿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将很大。”不过,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认为,尽管入局试水企业不少,但目前市场销售仍有限。某品牌奶粉透露,孕妇奶粉在该公司销售占比和行业整体情况差不多,比例仅在5%左右。

【卡倍多】国产羊奶粉营养更全面,“进口洋奶粉”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

陕西卡倍多乳业有限公司 04-15

从洋奶粉到羊奶粉的消费进阶 各家乳业为何纷纷抢占羊奶赛道

01-08

飞鹤上市背后的行业样本效应 冲出洋奶粉“包围圈”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12-31

洋奶粉代购暗藏风险 新政能否遏制网购乱象

12-17

美素佳儿开启溯源2.0时代 打造洋奶粉跨国溯源新“标杆”

菲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11-05

标签:洋奶粉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