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大健康冲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 自身产能不足 业务单一遭质疑

说到均瑶大健康很多人没有听过,但一说起AD钙奶、贝贝牛这些产品名字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均瑶集团设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耕于乳制品及含乳饮料行业多年,目前产品包括8大系列40多个品种。2011年起,均瑶大健康推出“味动力”常温乳酸菌系列产品,从而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

乳酸菌饮品“味动力”生产商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大健康”),即将亮相资本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拟募资11.99亿元用于常温发酵乳饮料产能扩张。7月2日,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97次会议审核结果显示,均瑶大健康首发获通过。同时,针对经销模式、代工产量等相关事宜,证监会也对其提出问询。

据悉,均瑶大健康由王均瑶、王均金、王均豪三兄弟创建于1998年,控股股东为均瑶集团,实控人为王均金。均瑶集团及王均金还另外控制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另据报道,均瑶大健康于去年5月24日第一次披露招股书,因在同年7月26日受到卷入康得新财务造假案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牵连“中止审查”,这一次,均瑶大健康更换会计事务所后重启IPO。

过半子公司业绩大降甚至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均瑶大健康的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继承集团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专门从事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均瑶大健康冲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 自身产能不足 业务单一遭质疑

“味动力”常温乳酸菌系列产品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12.46亿元,营收增长乏力;对应各期净利润为2.27亿元、2.81亿元、3.04亿元。

此外,2019年公司营收下滑同时,其多家子公司业绩也大幅下滑。

招股书披露,均瑶大健康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另控股1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均瑶集团上海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14亿元、14.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27.13万元、3406.61万元,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降。

无独有偶,全资子公司均瑶食品(淮北)有限公司业绩也出现明显下滑。2018年、2019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4亿元、3.08亿元;对应净利润为4556.25万元和3671.41万元。

另外,其子公司均瑶集团上海食品有限公司持股90%的控股子公司上海养道食品有限公司最近三年一直亏损。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该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仅为349.66万元、329.50万元、2765.54万元,净利润则分别为-455.88万元、-435.47万元和-530.63万元。

自身产能不足 代工比例高

均瑶乳业目前仍采用自有工厂和代工厂生产结合的产品生产模式,代工厂承担了均瑶乳业特别是旺季前、旺季中阶段的重要产量任务。

招股说明书显示,均瑶乳业自有宜昌工厂和衢州工厂。虽然已经建立了工厂,但均瑶乳业部分产品选择依靠代工模式生产。2019年,均瑶乳业代工厂整体占总产量的比重仍接近36%,并正在与11家代工厂进行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均瑶乳业两家自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或并不高。例如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宜昌工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55%、69.16%和77.20%;2017年和2018年,衢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更是低至16.29%和53.53%。

2019年4月18日,均瑶大健康在宜昌开建常温发酵乳及科创中心项目。该项目计划引进欧洲最先进的乳酸菌饮料生产设备,新建年产10万吨常温发酵乳饮料生产线,同时新建总部大楼。

对此,均瑶乳业在招股说明书中称,若代工厂出现经营不善、和公司合作不顺畅、生产质量不达标等情况,仍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计划进一步提高自有工厂的生产比重,但若未来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募投项目不能及时建设完工,则将影响公司自有产量的提升,不利于公司优化生产结构、加快提升产品性能,亦将进一步影响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计划。

产品结构单一,品牌影响力有限

在冲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的过程中,主营业务单一或是均瑶大健康的最大绊脚石。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这三年的营收逾九成来自于旗下品牌“味动力”。招股书显示,当前公司乳酸菌饮品包含味动力(瓶装)、味动力(利乐包装)、奇梦星、沁饮四个系列,2017-2019年,味动力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7.89%、96.89%、91.04%。

“‘味动力’在均瑶大健康的产品中占比过高,品类单一、产品单一、渠道单一、场景单一、消费人群单一,经营风险较高,抗风险能力也偏低。”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均瑶大健康必须加大、加快产品的创新与升级,力求跟上消费升级的速度。

对此,均瑶大健康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已持续进行其他含乳饮料新产品的研发。“但相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公司短期内存在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招股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有698人,其中研发人员仅有8人,占比为1.15%;销售人员有245人,占比为35%。

研发费用占比也极低。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16.59万元、150.74万元和221.46万元,分别占当年公司总营收的0.1%、0.12%和0.18%。

银行存款逾10亿仍拟募资12亿

招股书披露,最近三年公司货币资金持续大幅增加,2017-2019年货币资金分别高达5.36亿元、8.33亿元和10.6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银行存款,分别为5.35亿元、8.32亿元和10.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存款多,公司也很热衷于理财,主要为购买银行存款产品。2017-2019年,公司的利息收入分别为1097.83万元、1586.95万元和2199.74万元。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的利息收入主要为购买银行存款产品取得的收益,购买对象主要包括浦发银行“利多多B存款”、“浦发银行智能存款产品”、上海华瑞银行“户户赢”委托管理存款、上海华瑞银行“智慧存”存款产品以及上海华瑞银行结构性存款B款(瑞智存)银行存款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华瑞银行是均瑶大健康的控股股东均瑶集团旗下的企业,为公司的关联方,但2017年和2018年公司仍大笔购买华瑞银行的存款产品,本金发生额分别达到9.10亿元和15.20亿元。

另外,持续的大额分红也可佐证公司并不缺钱。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分别向股东分配现金红利每股0.22元(含税,下同)、0.28元、0.30元,按照公司总股本3.6亿股计,分别派现7920万元、10080万元和10800万元,三年累计分红达28800万元。

货币资金格外充裕也成为市场质疑均瑶大健康上市目的的原因之一。为何“不差钱”却仍要坚持上市?

一位投行人士分析,更多的考量或许是补足均瑶集团的实业版图,并开始为大健康产业注资布局。“从均瑶乳业改名为均瑶大健康这一点能看出控股股东的野心”。

如果均瑶大健康成功上市,不仅会是国内“乳酸菌饮料第一股”,还将成为王均金实控的第四家上市公司。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均瑶大健康趁目前业绩较好、估值最高的时候进行证券化,既可以实现财富增值,也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但其业绩很难维持长期稳定,因此对其IPO前景并不看好。

知幼婴儿益生菌泡泡洗手液 植物洁肤 温和滋润宝宝稚嫩的小手

07-06

迪适兰托复合酶粉“5种消化酶+3种益生菌组合”呵护宝宝肠道消化吸收好营养

苏比克国际贸易(山东)有限公司 07-03

快童(广州)益生菌粉 调节肠道健康让孩子身体倍儿棒

快童(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7-03

益生菌真的能缓解宝宝肠道不适吗 素臣益生菌粉系列促进肠道健康·一罐一码可追溯

江西功夫熊实业有限公司 07-02

“倍氨敏”事件又出续集,湖南一诊所被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这次还涉及益生菌产品......

07-02

标签:益生菌 乳酸菌饮料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