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大健康冲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 自身产能不足 业务单一遭质疑
-
2020-07-06 09:39 来源于:质量快报
说到均瑶大健康很多人没有听过,但一说起AD钙奶、贝贝牛这些产品名字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均瑶集团设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耕于乳制品及含乳饮料行业多年,目前产品包括8大系列40多个品种。2011年起,均瑶大健康推出“味动力”常温乳酸菌系列产品,从而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
乳酸菌饮品“味动力”生产商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大健康”),即将亮相资本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拟募资11.99亿元用于常温发酵乳饮料产能扩张。7月2日,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97次会议审核结果显示,均瑶大健康首发获通过。同时,针对经销模式、代工产量等相关事宜,证监会也对其提出问询。
据悉,均瑶大健康由王均瑶、王均金、王均豪三兄弟创建于1998年,控股股东为均瑶集团,实控人为王均金。均瑶集团及王均金还另外控制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另据报道,均瑶大健康于去年5月24日第一次披露招股书,因在同年7月26日受到卷入康得新财务造假案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牵连“中止审查”,这一次,均瑶大健康更换会计事务所后重启IPO。
过半子公司业绩大降甚至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均瑶大健康的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继承集团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专门从事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味动力”常温乳酸菌系列产品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12.46亿元,营收增长乏力;对应各期净利润为2.27亿元、2.81亿元、3.04亿元。
此外,2019年公司营收下滑同时,其多家子公司业绩也大幅下滑。
招股书披露,均瑶大健康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另控股1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均瑶集团上海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14亿元、14.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27.13万元、3406.61万元,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降。
无独有偶,全资子公司均瑶食品(淮北)有限公司业绩也出现明显下滑。2018年、2019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4亿元、3.08亿元;对应净利润为4556.25万元和3671.41万元。
另外,其子公司均瑶集团上海食品有限公司持股90%的控股子公司上海养道食品有限公司最近三年一直亏损。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该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仅为349.66万元、329.50万元、2765.54万元,净利润则分别为-455.88万元、-435.47万元和-530.63万元。
自身产能不足 代工比例高
均瑶乳业目前仍采用自有工厂和代工厂生产结合的产品生产模式,代工厂承担了均瑶乳业特别是旺季前、旺季中阶段的重要产量任务。
招股说明书显示,均瑶乳业自有宜昌工厂和衢州工厂。虽然已经建立了工厂,但均瑶乳业部分产品选择依靠代工模式生产。2019年,均瑶乳业代工厂整体占总产量的比重仍接近36%,并正在与11家代工厂进行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均瑶乳业两家自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或并不高。例如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宜昌工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55%、69.16%和77.20%;2017年和2018年,衢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更是低至16.29%和53.53%。
2019年4月18日,均瑶大健康在宜昌开建常温发酵乳及科创中心项目。该项目计划引进欧洲最先进的乳酸菌饮料生产设备,新建年产10万吨常温发酵乳饮料生产线,同时新建总部大楼。
对此,均瑶乳业在招股说明书中称,若代工厂出现经营不善、和公司合作不顺畅、生产质量不达标等情况,仍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计划进一步提高自有工厂的生产比重,但若未来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募投项目不能及时建设完工,则将影响公司自有产量的提升,不利于公司优化生产结构、加快提升产品性能,亦将进一步影响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计划。
产品结构单一,品牌影响力有限
在冲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的过程中,主营业务单一或是均瑶大健康的最大绊脚石。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这三年的营收逾九成来自于旗下品牌“味动力”。招股书显示,当前公司乳酸菌饮品包含味动力(瓶装)、味动力(利乐包装)、奇梦星、沁饮四个系列,2017-2019年,味动力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7.89%、96.89%、91.04%。
“‘味动力’在均瑶大健康的产品中占比过高,品类单一、产品单一、渠道单一、场景单一、消费人群单一,经营风险较高,抗风险能力也偏低。”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均瑶大健康必须加大、加快产品的创新与升级,力求跟上消费升级的速度。
对此,均瑶大健康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已持续进行其他含乳饮料新产品的研发。“但相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公司短期内存在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招股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有698人,其中研发人员仅有8人,占比为1.15%;销售人员有245人,占比为35%。
研发费用占比也极低。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16.59万元、150.74万元和221.46万元,分别占当年公司总营收的0.1%、0.12%和0.18%。
银行存款逾10亿仍拟募资12亿
招股书披露,最近三年公司货币资金持续大幅增加,2017-2019年货币资金分别高达5.36亿元、8.33亿元和10.6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银行存款,分别为5.35亿元、8.32亿元和10.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存款多,公司也很热衷于理财,主要为购买银行存款产品。2017-2019年,公司的利息收入分别为1097.83万元、1586.95万元和2199.74万元。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的利息收入主要为购买银行存款产品取得的收益,购买对象主要包括浦发银行“利多多B存款”、“浦发银行智能存款产品”、上海华瑞银行“户户赢”委托管理存款、上海华瑞银行“智慧存”存款产品以及上海华瑞银行结构性存款B款(瑞智存)银行存款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华瑞银行是均瑶大健康的控股股东均瑶集团旗下的企业,为公司的关联方,但2017年和2018年公司仍大笔购买华瑞银行的存款产品,本金发生额分别达到9.10亿元和15.20亿元。
另外,持续的大额分红也可佐证公司并不缺钱。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分别向股东分配现金红利每股0.22元(含税,下同)、0.28元、0.30元,按照公司总股本3.6亿股计,分别派现7920万元、10080万元和10800万元,三年累计分红达28800万元。
货币资金格外充裕也成为市场质疑均瑶大健康上市目的的原因之一。为何“不差钱”却仍要坚持上市?
一位投行人士分析,更多的考量或许是补足均瑶集团的实业版图,并开始为大健康产业注资布局。“从均瑶乳业改名为均瑶大健康这一点能看出控股股东的野心”。
如果均瑶大健康成功上市,不仅会是国内“乳酸菌饮料第一股”,还将成为王均金实控的第四家上市公司。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均瑶大健康趁目前业绩较好、估值最高的时候进行证券化,既可以实现财富增值,也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但其业绩很难维持长期稳定,因此对其IPO前景并不看好。
-
知幼婴儿益生菌泡泡洗手液 植物洁肤 温和滋润宝宝稚嫩的小手
07-06
-
迪适兰托复合酶粉“5种消化酶+3种益生菌组合”呵护宝宝肠道消化吸收好营养
苏比克国际贸易(山东)有限公司 07-03
-
快童(广州)益生菌粉 调节肠道健康让孩子身体倍儿棒
快童(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7-03
-
益生菌真的能缓解宝宝肠道不适吗 素臣益生菌粉系列促进肠道健康·一罐一码可追溯
江西功夫熊实业有限公司 07-02
-
“倍氨敏”事件又出续集,湖南一诊所被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这次还涉及益生菌产品......
07-02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