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上游之争隐藏着什么样的魔力 他们到底在争什么?
-
2020-08-10 09:06 来源于:经济观察报
近期,乳企行业两大巨头伊利、蒙牛的收购行为,向外界传递了行业的一个小趋势——往上游走!伊利发起对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地乳业的收购,交易总价2.03亿港元,直指第二大股东;蒙牛则以3.95亿港元增持另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圣牧,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龙头企业的动作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对于收购计划,伊利、蒙牛在对外说明中同时提到“进一步稳定原料奶供应”以及“重视奶源布局”。在下游市场打下稳定的市场后,两家巨头不约而同的把奶源当成了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蒙牛再度出手入股妙可蓝多(46.190, -0.32,-0.69%),其资本版图已经横跨上游奶源、下游细分市场。一位行业人士感叹,“蒙牛无处不在”。
而另一位企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从上游布局看,但凡成规模、具备一定基础的上游养殖企业也已被下游龙头们基本瓜分。在他看来,上下游的联动不只建立在相互需求的基础之上,其背后还有专业分工逻辑的形成,“养牛的专注养牛,下游的专注市场”。
巨头驱动之下,国内奶业格局之变也已悄然启动。
伊利、蒙牛这次瞄准的企业到底是什么资质?
伊利此次战投的中地乳业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分别拥有牧场经营和进口贸易两项主营业务,2019年中地乳业原料奶的销量超过37万吨,奶牛养殖业务产生的收入达到了14.99亿元,占到集团总收入的99.9%。
截至去年底,中地乳业在中国黄金奶源带的七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八个运营中的现代化奶牛牧场。2018年、2019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25亿元、14.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3亿元和1.02亿元。
蒙牛此次增持的中国圣牧同样为港股上市公司,这家公司在行业内以有机奶源立足,据其财报,截至2019年底,中国圣牧拥有10.6万头奶牛,其中有机奶牛4.48万头,占比42.2%。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为27.59亿元。
中地乳业和中国圣牧在国内奶牛养殖及原奶供应企业中处于何种位置?目前国内规模及营收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为现代牧业,该公司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55.14亿元,上述两家企业虽与行业龙头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规模化养殖企业中处于中上游位置。
如果把国内奶牛养殖行业地图摊开来看,会发现绝大多数企业的背后都有下游企业的力量作为支撑,例如,蒙牛不只是中国圣牧的第一大股东,它还是现代牧业的第一大股东;在入股中地乳业之前,伊利持股40%的优然牧业发起了对另一家上游企业赛科星58.36%股权的收购;光明乳业(20.250,-0.06, -0.30%)则接盘了江苏辉山乳业及牧业资产;另一家狂奔于全国布局的新希望(35.130, -1.29, -3.54%)乳业也于去年成为现代牧业第二大股东。
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下游企业向上游跑马圈地,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蒙牛、新希望乳业方面均曾向本报记者表示,优质稳定的奶源对于下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回顾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为节点,整个行业有意摆脱“小而散”的养殖模式,开始寻找全新的发展路径。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近期公开介绍,自2008年以来,中国乳企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其中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工业化、上下游一体化使得奶源更具安全性。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不到20%,而到了2019年已达到64%。
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就意味着可以为下游企业提供稳定保质的奶源。反向来看,能够与拥有下游保障的企业达成长期的合作,也是诸多养殖企业的诉求。一位小型规模养殖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其最大的客户为国内龙头乳企,虽然在供奶价格谈判上,该公司不具备更多议价的能力,但是出于长期稳定发展的考量,它仍愿意牺牲一定的利润来抓住这个大客户。如此双方需求之下,上下游的互动越来越紧密。
消费新现象
不过,从下游企业的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与上游企业签订战略性的订购合同,而是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入股,尤其是近两年频频出手,这与国内奶源供应量紧俏的现状与预期有关。
上游养殖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且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影响。梳理过往,2016年又是一个行业节点。当年,包括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在内的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亏损的业绩,上游养殖企业一片萧条。当时,现代牧业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奶价疲软、终端销售困难以及国外进口大包粉的冲击等。这背后既有国内养殖企业成本高昂的系统性问题,也有下游市场消费市场亟待被刺激的需求。
这一轮行业冲击加快了部分养殖企业的淘汰出局。中国圣牧在2019年财报中就提到,回顾过去3年行业发展形势,养殖亏损和环保关停导致大量存栏量较低的牧场退出。2018年下半年供给减少,需求向好,奶价出现上升拐点,2019年更是出现原料奶持续供不应求,奶牛养殖企业利润弹性显现的状况,当年中国圣牧实现扭亏为盈。
这一轮触底反弹也将持续更长时间。现代牧业方面向本报记者介绍,根据其判断,原奶市场供不应求下,未来几年仍然是原奶的上升周期。根据国家奶牛技术产业体系的统计,从2014年到2018年底,荷斯坦奶牛存栏量由857万头下降到504万头,2019年中国的荷斯坦奶牛存栏量约470万头。
新希望乳业在年初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提到,2020年该公司的自有奶源的占比将从20%提升到40%-50%,与现代牧业的合作降低了奶价波动对公司成本的影响。
原奶紧俏,优质原奶更珍贵,终端市场一些新的消费喜好和现象也给中国奶业带来新的契机。
中地乳业在其2019年的财报中便提到了这一点。随着千禧一代逐渐进入消费市场,消费者对乳类产品的选择、消费方式以及消费场景更加多元,乳品消费不再仅限于牛奶的饮用,国内餐饮西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含乳食品及饮料开始影响中国人的饮用习惯和饮食结构,乳制品的隐形消费正在不断增长。中国人对乳制品的营养性和功能性的认知已广泛普及,这也促进了奶类食品的快速推广。
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了下游市场多元化需求对上游的带动:“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提高乳制品竞争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低温乳制品,支持和引导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妙可蓝多的兴起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该公司改名之前,证券简称为广泽股份,2019年3月更名的同时其业务方向从此前的液奶转为奶酪的主营业务。每1公斤奶酪由约10公斤的牛奶浓缩而成,在国外,奶酪是非常普遍的乳制品细分,但是在中国,奶酪更多的被使用于餐饮场景,终端市场尚处培育阶段,妙可蓝多率先表明立场,要做中国奶酪第一股。
不论是终端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对乳制品细分及多元的赛道表现出了绝对的信心。2019年妙可蓝多实现营收17.4亿元,同比增长42.32%,其中奶酪板块的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股价也一路上扬,8月6日收盘价为46.51元,而年初其股价还不足15元。
崇尚新鲜又是另一个消费新特征。随着乳制品营养教育的普及,消费者更加重视新鲜,于是由鲜奶为原料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酸奶等终端产品更加受市场欢迎,一些以鲜奶起家的乳企也加速了差异化竞争。在新希望乳业入股现代牧业时,就有评论认为,此次收购会让新希望在全国化的布局过程中,距离奶源更近,可助推其主打低温奶策略的实施。
聚集效应
在2016年前,为了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抗风险的能力,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上游企业纷纷涉足下游,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但是随着养殖主业的疲软,对于自有品牌的培育输血就自然减少,终端产品反而成了这些企业的累赘,最终蒙牛入股,将下游自有品牌纳入到自己的销售体系中,从而为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卸下了包袱。这也是两家企业能够扭亏为盈的另一原因所在。
例如,2019年现代牧业的自有品牌产品为其贡献了约3500万元的利润,同比增长近40%。现代牧业表示,2019年该公司在产品布局方面借助蒙牛成熟的市场策略,主品销量稳定,新上市的基础白奶、高钙奶及核桃奶也快速增长。
在乳制品这个产业链上,既要专业分工,也要尽可能全产业链,如此要求下,上下游的相互渗透,尤其是在规模和财力上更具优势的下游企业,入局上游企业成为必然。在此驱动之下,国内乳制品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集中。
根据《荷斯坦》杂志统计,2019年中国牧业集团25强产奶量为935万吨,约占商品奶产量50%左右;以收奶量计,下游乳企前20强合计占比80%以上,以商品奶量计算,伊利、蒙牛合计占比超过60%。
这也符合国家对于产业未来发展的指导。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意见提到未来要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引导乳品企业与奶源基地布局匹配、生产协调。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乳品企业。
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乳业的发展要看几个头部企业,竞争更加聚焦。
-
宜品乳业入局儿童千亿奶粉市场之争 推出两款新品,总经理称要抓住机遇!
北安宜品努卡乳业有限公司 08-09
-
中国圣牧股价单日一度飙升120% 乳业大消费能否成为黑马?
08-09
-
飞鹤赋能腾云而上 携手阿里云刷新中国乳业数字化新高度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08-07
-
辉山乳业推出玛瑞婴幼儿配方奶粉 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中国辉山乳业控股有限公司 08-04
-
“乳业双雄”伊利蒙牛齐出手!这一市场获资金热捧,中地乳业半天涨超100%
08-03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