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被炒至16万,却跌没600多亿,泡泡玛特的泡沫吹破了?

炒鞋、炒币、炒包、炒房……大众早已不陌生,但你能想象,一款不足10cm高的塑料玩具,在阿里拍卖上,也能被炒到14万与16万的“天价”!泡泡玛特,被称为“潮玩界印钞机”的它,究竟有什么魔力?竟能让粉丝们如痴如狂,甚至被捧上了1250亿的市值高峰。而在此之后,它又踏错了哪一步?导致粉丝集体脱粉,飙升的市值一路狂泻,直至腰斩之境。

玩具被炒至16万,却跌没600多亿,泡泡玛特的泡沫吹破了?

1.将盲盒玩到极致

谁也没想到,在2015年代理一款日本的产品后,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零售玩具店,竟会火地一塌糊涂。代理的产品是Sonny Angel盲盒,而这个零售玩具店,便是泡泡玛特。

仅仅卖了数年盲盒,泡泡玛特就卖到人生巅峰,不仅达成了“年收20亿”的成绩,还成功于2020年12月赴港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1000亿港币!横空出世的泡泡玛特,惊掉了一地眼球,很多人满脸懵逼,因为此前根本就听过它。

“不就是一卖盲盒的,何以能够如此气焰嚣张?”

众说纷纭中,还有人则在思考:卖盲盒的企业并不少,为何就泡泡玛特能卖得如此疯狂?

所谓盲盒,是一种具备随机属性的玩具盒子,最早起源于日本。但类似于盲盒的商品,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童年时候收集的小玩熊干脆面水浒卡、商场里的扭蛋机、淘宝商城的福袋……

可大家都在卖“盲盒”,成就出来的泡泡玛特却只此一家,再无分店。归根结底,还是它卖出了IP。

Molly, 泡泡玛特最火爆的小玩偶,从外观看,它并不漂亮,形象为一个嘟嘴的大眼睛女孩,但仅这一个IP,就在2019年为公司创收了4.5亿之巨。

还有一款PUCKY,形象为可爱小精灵,也在当年狂销3亿,而除去这两款,泡泡玛特手里还握有90多款IP。为让这些普通小玩偶变成印钞机,泡泡玛特祭出了盲盒的精髓杀器——隐藏款。

有时一个IP系列背后,就是成套的十几款玩偶,玩偶之间在表情、动作等地方不尽相同,而想要集齐一个系列,就只能不断买买买,靠运气来收集。这种做法极大地刺激了收集欲望,可以说,中年人有多热衷于股票,年轻人就有多痴迷于盲盒。

消费者们越抽越上头,体现在后台数据上,就是飙升的复购率。在利用营销扩大影响力上,泡泡玛特也玩得极溜,有时要发售一款新玩偶时,就会拉上KOL和明星一起上阵。多数知名明星都发布过与泡泡玛特玩偶的合照,甚至有些大腕儿还专门拍摄了个盲盒开箱视频。

除去明星效应外,泡泡玛特的营销狂潮,也少不了炒货党的推波助澜。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炒包、炒房、炒黄金的门槛实在太高,可炒不了它们,难道还炒不了盲盒娃娃吗?

定价69块的盲盒,也就是几餐饭钱的价格,如果欧气一波的话,说不定就能开出一个隐藏款,反手卖出,就是20倍的获利!倘若人品爆发,集齐一套高热度的全套玩偶,卖出10万的高价也绝不是开玩笑。

君不见,一款“Molly×海绵宝宝”的联名娃娃,在二手市场被狂炒至8万8;而两款Dimmo手办,在阿里拍卖更是飙出了14万与16万的“天价”。

“这个世界中真疯狂,一套娃娃一套房。”

仅在2019年,泡泡玛特就拥有人均消费超2万元的近20万用户群,更狂热的土豪甚至能为其花费上百万,要知道,这还不是最火爆的时期。

在这场盲盒盛宴中,泡泡玛特的股价一路上扬,在今年2月中旬,最高冲到了1250亿!

玩具被炒至16万,却跌没600多亿,泡泡玛特的泡沫吹破了?

2.盛极而衰是为何?

谁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如日中天的泡泡玛特就拉了稀:粉丝集体脱粉、官媒点名批评盲盒、市值腰斩至600多亿。作为一家盲盒企业,市值暴跌,无疑就是盲盒卖不动了,销售数据不美丽了。细究之下,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IP出了问题。

前面提到过,泡泡玛特手握诸多IP,一个IP出了问题,换个IP不就成了,企业运营人员肯定也这么想过,但令他们抓狂的是,出问题的竟是最火爆的Molly。对泡泡玛特而言,Molly是不可替代的。

早在2018年,Molly玩偶的收益占比高达41%,但到了2020年,该数据竟只有13%,就连年销售额,也比2019年少了近1亿。为了挽回颓势,泡泡玛特也做过诸多努力。

在2020年底,官方一口气发布了四款限量版的Molly超大手办,可同样的套路,熟悉的玩法,消费者们却并没有买账,直到今年借助诸多营销手段,才后知后觉地火爆起来,算是勉强挽回了金字招牌的面子。

但运营官方心中很清楚,Molly的影响力已下降已到“肉眼可见”的地步,遮羞布都快盖不住了。事实上,泡泡玛特拥有的IP中,大多数都是冷门的,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即便泡泡玛特很努力地开发IP,但也收效甚微,毕竟IP设计美观是其次,内涵才是关键。

一款是变形金刚,一款是不知何处冒出来的古怪机器人,你是顾客你选谁?

没有故事,玩偶就只是一堆塑料,与垃圾几乎无异;但富有内涵,就能给消费者想象空间,引发情感共鸣。IP创造,绝非一日之功,泡泡玛特是否能来得及还两说,更关键的是,它面临的麻烦还不止这一个。

玩具被炒至16万,却跌没600多亿,泡泡玛特的泡沫吹破了?

3.盲盒不香了

早在2020年底,泡泡玛特就爆发过一次危机,那便是当时闹得轰轰烈烈的“二次销售”。最初时,是有消费者在网上曝光:自己买到了拆封过的盲盒。

哪知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有过相同遭遇的网友纷纷站出来,开始了对泡泡玛特的“声讨”。

被卷入舆论风暴中的泡泡玛特,处理得也很及时,很快就回应:私拆盲盒的店员已被开除。

可风波看似告一段落,但其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大家心中都清楚,店员私拆盲盒,无非就是先拿走那些隐藏款和爆款玩偶,从而转卖出去大赚一笔。

财帛动人心,被炒到天价的玩偶又怎能不让人眼红?

可关键在于,店员拿走的爆款,是从消费者口袋中抢走的!盲盒盲盒,关键就在于一个“盲”,有盲才有赌,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一个盲盒消费者都是赌徒。

被石锤的二次销售,无异于官方带头坏了规矩,在赌场上,就是出了老千。

毫无疑问,这次风波极大地打击了粉丝的购买欲望,可能正准备剁手时,心中就会闪过疑虑:自己会不会碰上二次销售。

即便官方严惩了涉事店员,但心中的阴影已是挥之不去。

除去二次风波外,泡泡玛特的品控也被吐槽不已。

“辛苦排队一晚上,买来12个娃娃,结果10个有瑕疵,简直要原地自闭了!”网上,有消费者如此反映。

据有关数据显示,泡泡玛特的新品瑕疵率,一度达到了70%。

居高不下的瑕疵率,吓得几乎全部的线上销售渠道慌了神,纷纷标注“不包官瑕”——忍受不了瑕疵就别下单,下单了就买定离手,不要抱怨。

消费者被气得牙疼,自己是来赌爆款的,不是来赌有无瑕疵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泡泡玛特的品控越来越差,关键问题出在供应上。随着销量增加,玩具工厂的订单量也随之暴增,可产能跟不上,就只能牺牲质量换数量,最终就导致瑕疵率上涨。

满足市场需求,粉丝当然乐见其成,但千不该万不该,动了品控的刀。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曾经爆火的泡泡玛特,势衰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传闻,泡泡玛特前不久斥资1000万,想用迪士尼逻辑创建出一个乐园管理公司,希望能够以此来维护IP。

显然,危机之下的泡泡玛特,已是在努力自救,但它能否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还是让时间来见证吧。

迪士尼爆火玩具半个小时“一扫而空”!网友炸了:黄牛滚出~

12-14

国家药监局在发声!严格区分儿童彩妆和玩具

12-13

玩具巨头MGA宣布进军电动车领域,明年将美国IPO上市

12-13

1-11月我国玩具累计出口419.79亿美元,同比增长39.5%

12-11

亚马逊中国2021“黑五”玩具销售额翻倍增长

12-11

标签:玩具 玩具行业 玩具产业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