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Vs伊利品牌营销:狭路再相逢,历史又重现

在品牌历史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竞争为世人所闻,为行业人所称奇。而在中国奥运赞助史上,也有这么一对“冤家”,在这没有硝烟的赛场背后竞争了数十年,那就是伊利和蒙牛。

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伊利击败蒙牛成功竞标为北京奥组委官方合作伙伴,在此后的时间里,伊利在奥运赞助商争夺战中一路顺风顺水,先后陪伴北京奥组委走过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里约奥运会、平昌冬奥会等多场大型体育赛事。

拥有如此强大的官方背书,伊利在奥运营销中的胜利理应成定局,然而,近些年来,无论是从活动声量还是品牌效益上来看,伊利似乎总是隐隐约约被老对手蒙牛“压着一头”。

一个是“官方持证者”,一个是“民间野路子”,伊利和蒙牛之间的奥运营销竞争究竟胜负何如?我们不妨从今年刚刚举办的北京冬奥会说起。

赛事之外,没有硝烟的品牌战场

关于伊利和蒙牛在本届冬奥会中的营销情况,咱们先来看看这张表:

蒙牛Vs伊利品牌营销:狭路再相逢,历史又重现

整理自TopMarketing

基于以上营销动作,TOP君大致从代言人押宝能力、热点把控力、内容创作(创意策划)力以及线下渗透能力四大维度简要分析。

首先是代言人押宝能力。本届冬奥会,蒙牛仅签约了谷爱凌一位运动员代言人。早在2019年,蒙牛就选择与其展开合作,那时的谷爱凌只有15岁,虽未及如今的热度,却已开始在赛场上初露锋芒,频频拿牌,加之赛场下的讨喜性格和特殊的成长背景,都成为未来助推其“爆红”的潜在话题点,可见蒙牛在“养成系”代言人方面的深谋远虑。

伊利的代言人阵容要比蒙牛“豪华”得多,甚至在苏翊鸣夺冠后,伊利也迅速将其“收入囊中”。然而,从声量上来看,除了官宣苏翊鸣给品牌带来了较为活跃的用户互动,其他几组代言人的品牌反响并不大,或许这也与团队代言难以彰显个人特质有关。

以小博大,以少胜多,以“养成系”签约低成本抢占市场先机的蒙牛显然更胜一筹。

其次是热点把控力。对于热点是否及时跟进和反应,不仅可以看出品牌在事前筹划的完备程度,也彰显了其对营销触点的敏锐性。

在谷爱凌夺得第一金后,蒙牛迅速对社交平台的舆论热情作出反应,在微信朋友圈投放代言人品牌TVC;当日中午,蒙牛独家冠名的纪录片《谷爱凌:我,18》在腾讯视频上线,并在微博平台进行预热和广告投放;在此后两天的热度发酵期内,蒙牛又接连上线了谷爱凌限定包装礼盒和微信红包封面;紧接着,在第二项赛事开始前,蒙牛趁势发起了“有奖征集谷爱凌超燃创意文案”活动,三天内引发了近三千位网友投稿。一系列营销节奏稳中带快,可见蒙牛极强的热点把控能力。

此外,尽管未获得奥运官方授权,蒙牛也自有一波蹭热度的方法:中国队每诞生一枚金牌都发布一张借势海报,用蒙牛卡通形象IP巧妙代替运动员肖像,尽管任谁都看得出来海报的用意,官方也拿它没办法,这波“擦边球”,属实有点儿水平。

伊利的营销动作其实远远早于蒙牛,但在赛事期间,除了对签约代言人的赛事预告和获奖祝福,伊利对热点的把控力反而有些弱。2月16日,短道速滑男子接力赛中中国队因意外失误无缘决赛,当“心疼武大靖”等词条强势冲上热搜时,作为签约品牌,伊利始终没有任何动作,属实可惜;不过,作为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伊利借夺冠之势抽奖赠送冰墩墩,倒也获得了不少用户的积极响应;此外,在苏翊鸣生日当天,伊利也通过微博开屏等方式表达了祝福。

整体而言,尽管伊利做到了全方位布局,但是由于对热点把控不够到位,产生了一种与奥运“各行其是”的奇妙割裂感,其传播活动也未能达到良好的出圈效果。丰富的奥运资源,也许让伊利注定难以如蒙牛那样,all in一个代言人,精准踩中每一点,最后集中爆发出圈。

从内容创作力上来看,蒙牛与腾讯体育联合打造了纪录片《谷爱凌:我,18》,通过对谷爱凌成长历程的纪录,让大众了解一个更加立体的谷爱凌。尽管视频中部分镜头取材自央视纪录片《冰雪之巅》,但是其凭借对谷爱凌幕后故事的详尽记录、个人性格的深入刻画赢得广泛关注,截止到2月18日零点已达到1亿5千万次播放,也为社媒谷爱凌的话题传播提供了绝佳素材。

而伊利与北京奥组委联合打造的综艺《冬梦之约》则聚焦冬奥场馆与运动项目,为大众科普冬奥知识,节目凭借“笑点输出机”王濛的精彩表现和众多明星的加盟也获得了不俗的反响及话题热度。

从线下渗透能力来看,由于缺少官方授权,蒙牛在线下几乎很难展开相关动作。伊利则从2017年起就开始着手布局冬奥线下体验场景,在全国70多个城市开办了活力冬奥学院,并在多地开设冬奥快闪店,在冬奥村内开设伊利乳品店,发售冬奥相关周边等,通过线下的强渗透,提高品牌曝光率,增强了大众对品牌的奥运认知。

总的来看,在本轮冬奥营销之战中,蒙牛以敏锐的触觉抓住机遇,“弯道超车”;伊利则相对保守,在拥有官方背书的利好条件下,似乎并未围绕运动员本身展开太多,而是按部就班沿用了往常娱乐明星造势的规则,这使得运动员还停留在“形象代言人”层面,没有深入热点展开营销宣传,难以引起受众共鸣。

从奥运会到冬奥会 ,蒙牛伊利的“角逐”往事

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并非第一次出现,一切还要从北京申奥成功开始说起。

2001年7月,北京的申奥成功为中国品牌的体育营销打开了飞速成长的大门,很多品牌方看到了打响国内市场甚至走向国际的黄金机会,其中就包括蒙牛与伊利如火如荼的奥运营销争夺战。

当时,伊利同样击败蒙牛获得了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资格,但蒙牛巧妙的“另辟蹊径”却让大多数人产生一种“蒙牛才是奥运官方赞助商”的错觉。根据2007年市场调研机构益普索,蒙牛曾是误认率最高的非奥运赞助商品牌。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蒙牛在2001-2008年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足以让其在北京奥运会上占足了先发优势。

2001年7月10日,就在申奥成功之前,蒙牛抓住契机,发布“北京申奥成功,蒙牛捐款1000万”的消息。3天后,随着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蒙牛向奥运捐助1000万的消息也传遍全国。通过此次公关事件,蒙牛与奥运完成了初步捆绑。

随后,蒙牛又牵手奥运冠军,并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的特供食品。此外,还联合国家 体育 总局社体中心、中央电视台 体育 频道推出大型国际趣味运动综艺《城市之间》,节目中蒙牛大胆地打出“激情2008,现在出发”、“奔向北京”等口号,甚至还使用了类似奥运五环的图案。虽然这些“擦边球”行为最后被奥组委警告,但在此之前节目已获得大量关注,蒙牛与体育、奥运等关键词成功完成了深度绑定。

最后,在2008年奥运比赛时段,蒙牛联合央视体育频道开始大量投放广告,海量曝光牢牢锁住了蒙牛与奥运的“亲密”关系。

相比于蒙牛的“野路子”,获得“官方宠幸”的伊利则更像一位“优等生”,每一步按部就班,高举高打 。先后签约了国家羽毛球队、跳水队以及刘翔、郭晶晶等奥运冠军作为代言人,并以大量传播资源强势占领央视媒体。

2007年,伊利启动了全民健身大型奥运主题推广活动“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覆盖了全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660个城镇,2000多个社区,影响范围超过了5000万人。

除此之外,在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代表团每夺得一块金牌,伊利就将向“健康中国公益计划”注入20万元。这一系列举措让伊利在奥运营销战场上扳回了一些属于“官方赞助商”的气势。

正如《中国品牌四十年》(1979-2019)中所提到的,中国品牌体育营销的初期打法大多以“大媒体+大事件”为主,即以电视为主的大媒体,配合赞助、公关事件等方式打出声量。虽然伊利蒙牛策略各异,但在关键打法上始终保持一致。

而当电视主宰的黄金年代褪去,媒介碎片化时代到来,“大媒体+大事件”的策略也已黯然退场。从上文蒙牛与伊利在今年冬奥会上的表现来看,二者的不同路线背后同样勾勒出这个年代体育营销的标志性特点“社交媒体+内容共创”。这也意味着,虽然赞助商的权益依然重要,但内容创作、社媒发酵和传播、热点的实时把控也成为体育营销能力的关键要素。在这方面,蒙牛押中谷爱凌,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其热度的把控也十分精准,可谓“四两拨千斤”。

从北京奥运会到冬奥会,时代变了,打法也变了,但今天的一切却宛如“昨日重现”,伊利的高举高打、蒙牛的另辟蹊径,结果似乎并未有太多改变。但“对手也是队友”,不管是高手如林的奥运场,还是巨头博弈的营销场,站在顶峰上的蒙牛和伊利是巅峰对决,亦是相互成就。

帮宝适创新互动,掀起母婴品牌营销国潮新风尚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 12-04

最新乳业动态:跨境联动共筑绿色金融生态圈 建行“融资+融智”推动奶业发展

02-19

乾县优利士乳业集团“中国羊奶城”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02-19

乳业最新事件!已完成企业股份制改制 温氏股份推进乳业子公司分拆上

02-19

贵州南方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黔生一行莅临皇氏集团参观交流

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02-19

标签:母婴品牌营销 乳业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