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开启2022,与伊利、澳优、飞鹤、君乐宝、蒙牛等共创乳业绿色未来
-
2022-02-25 09:35 来源于:奶粉圈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的减排承诺引发了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对此,中国乳业积极响应。2022年开年不足两个月,伊利、澳优、蒙牛等乳企为助推乳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又已动作频频。
伊利助力冬奥碳中和
澳优、蒙牛等也在行动
2月20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完美落幕。回顾本次冬奥会,除了开幕式与闭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以及一次次突破极限的中国运动健儿,本次冬奥会的低碳理念也十分引人注目。例如,本次冬奥会是奥运史上首次100%使用绿电;冰上场馆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让场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等等。
而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伊利以零废弃、回收再利用理念吸引和倡导人们践行绿色事业。冬奥会开幕之际,伊利便重磅推出了“低碳生活+”理念,并打造出系列环保产品。例如,由8-10个包括品牌旗下金典、纯牛奶等产品的牛奶盒循环利用制作而成的虎年限定环保包等。与此同时,伊利还上线了以“我的冬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产品包装二次利用低碳创意手作大赛,让更多消费者参与其中。
除了伊利外,澳优积极提出、参与起草的团体标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婴幼儿配方乳粉》及《乳制品工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也已于近日正式发布实施;蒙牛乳业(当阳)有限责任公司入选工信部第六批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作为乳业上游供应链的优然牧业也于年初在呼和浩特召开了“绿色发展驱动 助力奶业振兴”——“碳中和”战略指引发布会。
从乳企到上游供应链,全行业都在为绿色低碳而努力着。
相关政策不断
绿色低碳发展备受国家重视
今年以来,除了乳企外,国家层面为更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也是动作不断。上个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本月,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也在《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而回顾过去,其实无论是国家还是乳业,对于绿色低碳发展,大家可以说是从未松懈过。就国家过去发布的政策而言,《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都敦促着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的《中国乳业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倡议》也表示,事关国计民生的中国乳业肩负着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责任与使命,乳业人当齐心协力,全面推进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与升级、采取有效行动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从乳企过去的动作来看,伊利总投资15亿元的呼伦贝尔伊利绿色智能高端有机液态奶项目第一批生产线已于去年年底正式竣工投产;飞鹤通过牧场、工厂以及上下游的绿色变革,打造出了全产业链的“双碳闭环”,将绿色低碳融入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澳优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新建环境治理设备,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也通过包材循环再利用等措施减少来自上游业务及相关制造工序对环境的影响。
君乐宝在牧场中将沼气、沼液和沼渣三者分离,沼气用来供暖,保持牛舍恒温,沼液返田,更加环保,沼渣二次烘干后用做牛的卧床;蓝河碳中和工厂项目于2021年签约落户望城经开区;菲仕兰实施了“北极星计划”,在生产环节使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并大力推行100%可回收的PET瓶与可降解的纸质吸管......
如此种种,都是乳企在绿色低碳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
绿色低碳是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2月17日,在第四届消费品论坛的“合力同创 共美未来”主题活动中,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讲到,“一杯牛奶的碳足迹,覆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原奶运输、加工处理、牛奶灌装和储运销售等众多环节。全球食品行业最主要的碳排放均来自购电和自身运营之外的排放,乳业在这个领域碳排放更是达到90%以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而分析各乳企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绿色低碳方案的实施都是依托于科技能力的。由此可见,我国乳业的碳中和是极具挑战的,这也倒逼着乳企重视科技创新以及产业链等企业竞争力建设。
基于国家政策的推力以及头部乳企的拉力,笔者认为,绿色低碳已成为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合作才能共赢,为助推我国碳中和事业以及乳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各乳企及全产业链当携手共进,共创绿色未来!
-
婴幼儿食品行业快讯:伊利股权激励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09-30
-
达能2021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本地优先”战略稳步推进
达能集团 02-25
-
任发政:为中国乳业由大到强寻找科技支撑
乳业 02-25
-
乳业最新事件!宁夏“暖芯大白”让牛奶“一站式”新鲜抵达
行业快讯 02-25
-
达能新帅交出首份年报,中国奶粉业务和脉动被“点赞”
奶粉,奶粉品牌,婴幼儿奶粉 02-24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