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VS蒙牛大混战,其他诸侯偷袭君临城?

2022年以来,已有十余家乳企扎堆披露上市计划,谋求加速融资、扩张规模、实现突围。这背后是中国乳业正在加速资本化。

妙可蓝多10月10日公告,蒙牛乳业拟发起部分要约收购。而蒙牛此前已通过定增、增持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如今发起要约,加码并购之意跃然纸上。

除了蒙牛,伊利股份、君乐宝、光明乳业、中国飞鹤等乳业巨头均在加速并购运作,运作范围涵盖从上游奶源控制到下游渠道扩充,再到细分品类创新等各个方面。

近期,中国30余家上市乳企均已披露年中业绩。总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国内乳品行业集中度仍在不断提升,蒙牛和伊利作为第一梯队保持着巨大优势,但也露出了一些危机苗头;而中小乳企业绩和利润承压较大,还在苦苦突围中。

中小乳企能否实现对巨头的反超?中国乳业赛道格局会发生改变吗?

01

液奶巨头增速放缓

一直以来,伊利与蒙牛被公认为中国乳业的两大寡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伊利和蒙牛的市占率分别为23%、20%,合计为43%,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而位列第三、四、五名的光明、君乐宝和飞鹤加起来才13%。

伊利VS蒙牛大混战,其他诸侯偷袭君临城?

但如今,双雄称霸的局面在逐渐发生一些变化。

2022上半年,伊利实现总营收634.63亿元,蒙牛则实现总营收477.223亿元,比伊利少了157.41亿元,差距已从2021年的25%进一步拉开至33%。增速上,伊利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2.31%,而蒙牛同比上升仅有4%。产能上,截止2022年6月30日,伊利现有年产能为1478万吨,蒙牛为1274万吨。市值上,截至9月30日收盘,伊利总市值为2110.5亿元,蒙牛总市值为1115.24亿元,伊利几乎是蒙牛的两倍,领先超千亿元。

若未来增速不再提高,蒙牛与伊利的差距或将越来越大,中国乳业“一超多强”格局会愈发明显。

细分来看,两大巨头的营收业务主要分为液体乳(牛奶+酸奶)、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以及其他。其中,液体乳业务都是各自最大的营收来源,伊利的液体乳业务营收占比将近七成,蒙牛占比则高达80%以上。

中报显示,伊利的液体乳业务实现营收428.92亿元,同比增长1.14%,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蒙牛的液体乳业务营收则为396.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也仅微增了0.6%。

可以看到,这两家的液态奶业务虽然依旧稳居行业前二,但是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伊利手握200亿级明星单品金典、安慕希、伊利纯牛奶,以及100亿级大单品优酸乳、10亿级单品舒化奶、谷粒多、QQ星等。其中,安慕希在酸奶市场份额达65%,稳居品类第一;金典作为有机品类白奶第一品牌,市场份额也保持行业第一。

伊利VS蒙牛大混战,其他诸侯偷袭君临城?

强品环绕,似乎“有恃无恐”,但分析历年财报可知,伊利液体乳业务的毛利率一直是三大业务中最低的,近年来一直维持在35%左右,但2021年却降到了30%以下,仅为28.33%。

对于蒙牛而言,则有特仑苏、纯甄、真果粒、优益C等明星产品与伊利对垒,其中特仑苏为全球乳业最大单品,在蒙牛众多产品中销量贡献第一、市场份额第一。

伊利VS蒙牛大混战,其他诸侯偷袭君临城?

蒙牛虽未在财报中公布液体乳业务的毛利率,但从其高达八成以上的营收占比可以推测出,整体毛利率主要由液体乳业务所决定。财报数据显示,蒙牛毛利率也在2021年出现了下滑,可见其液体乳业务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伊利表示,2025年至2026年有望提前实现原计划“2025年全球乳业前三、2030年全球乳业第一”的战略目标。但在目前总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双双放缓的情况下,伊利若能如愿,或许更多的功劳要归于竞争对手的平庸表现。

02

伊利蒙牛多线厮杀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营收偏科往往意味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旦支柱业务增长乏力,将会对业绩造成巨大波动。蒙牛便是如此急,过于依赖液体乳这单一业务。

相比之下,伊利近年来在液体乳之外的多项业务上的表现要优异得多。

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0.71亿元,同比增长58.28%。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增速位居行业第一,零售额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成人奶粉稳居细分市场第一,市场零售额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此外,伊利还在加速母婴渠道布局,报告期内母婴渠道增长幅度超30%,保持行业第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2021年,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毛利率也呈逐年下降态势,2021年跌破40%。2022年是否会有所回升呢?

今年3月,伊利收购了澳优乳业,旗下拥有佳贝艾特和海普诺凯两大王牌产品,但西南证券等多家券商机构认为澳优并表后,会拉高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从而拉低伊利2022年财报的盈利水平。

伊利VS蒙牛大混战,其他诸侯偷袭君临城?

而蒙牛却在奶粉业务表现很一般,自身并无奶粉业务线,主要靠持有了港股雅士利国际约51%的股份以及收购了澳洲奶粉品牌贝拉米,而雅士利国际2022上半年只录得18.9亿元的营收,加上贝拉米的贡献,蒙牛奶粉线的总营收18.9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5.47亿元萎缩了25.88%,整体营收占比仅为4%,为各大业务线最低。

为此,蒙牛有了想要私有化要约雅士利国际的念头。但是雅士利国际在2022年业绩表现不佳,营收同比下降12.53%,归母净亏损达1.59亿元,增幅高达460.29%。对于蒙牛来讲,雅士利国际注定是一个要填补的亏空,能否在蒙牛手中实现扭亏为盈,成为蒙牛的新增长极线,还有待观察。

不过,在奶酪业务上,蒙牛稍微扳回一局——在以奶酪为主的其他业务方面,蒙牛凭借旗下奶酪赛道龙头妙可蓝多实现收入22.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1亿元,暴涨148.4%,奶酪品类及儿童奶酪棒单品全国市占率第一。相比之下,伊利的奶酪业务40%的增长有些逊色了。

最后,冷饮方面,伊利依旧比蒙牛表现突出,不仅连续28年蝉联中国冷饮销量榜首,2022上半年就已完成全年目标,收入72.95亿元,同比增长31.71%,增速行业第一,其中巧乐兹系列销售收入增速高达33.31%,成为冰淇淋第一品牌。蒙牛旗下随变、绿色心情、冰+、蒂兰圣雪等品牌虽然保持着稳定增长,但营收只有39.04亿元,约为伊利的一半,同比增速29.9%。

03

腰部地方乳企之困

在伊利与蒙牛两大巨头厮杀的战场上,难觅其他玩家身影,因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之内。

有媒体总结过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乳企总市值排行榜,可以看到,伊利与蒙牛都是千亿元级别,排名第三的中国飞鹤市值则直接断层至400-600亿元,妙可蓝多和光明乳业为100亿元级,新乳业和澳优则在2022第三季度掉出了百亿元梯队。

这些腰部乳企,要么业务过于单一,撑不起更大的盘子,如飞鹤主营奶粉、妙可蓝多主营奶酪;要么困于区域,难有伊利蒙牛辐射全国的能量。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市值位列第八的三元股份,作为北京地区乳业的扛把子,曾生产出了国内第一杯工业化生产的酸奶、第一块奶酪、第一盒早餐奶,一度与伊利、蒙牛比肩,如今却被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2022年上半年,三元股份的总营收为42.62亿元,不仅连伊利贡献最少的冷饮业务线都比不上,还较去年同期的45.65亿元减少了6.64%。归母扣非净利润更是跌破亿元大关,为9008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05亿元同比减少56.05%。

对比近年来提出的“2025年营收15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4.2亿元”的目标,着实有些遥远。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44亿大幅减少了77.44%;毛利率方面,报告期内为26.85%,比去年同期29.55%下降了2.7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加工企业实际产能仅为32万吨,与伊利蒙牛千万吨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液态奶作为三元主业,早已陷入疲态,近四个财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9.72%、29.02%、16.84%、20.13%,呈下降趋势。2022上半年液态奶贡献营收23.7亿元,同比涨幅仅有3.5%。

对于三元而言,营收和利润增长乏力的背后,是走不出北京地区的苦恼。

财报显示,2019-2021年,三元在北京地区的营收分别占其总营收的49.15%、51.81%、56.83%,呈稳步上升趋势。2022上半年,北京地区合同收入达25.71亿元,其他地区则为16.9亿元,各自占比分别为60.3%和39.7%。可以看到,北京地区的营收占比还在进一步提升。

在线上渠道,三元的表现也未能尽如人意,2019年至2021年,电商贡献的主营收入分别为5.12亿元、8.19亿元、10.05亿元,总营收占比分别为6.3%、11.2%、13.2%,稳定增长。但在2022上半年报告期内,电商分部收入4.41亿元,占比又跌落至10.4%。

三元如此不温不火的发展态势,难以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2021年中报发布后,再也没有券商对三元做过研报分析了。三元自2015年创下每股15.45元的历史高点后,便一路跌跌不休。截至10月11日收盘,三元仅报4.48元,总市值为67亿元。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三元也曾效仿伊利和蒙牛,试图通过“买买买”来实现版图扩张,相继收购了湖南太子奶、艾莱发喜、法国公司Brassica Holdings和St Hubert等。2021年11月,三元又收购了首农畜牧46.3675%股权,以51%股权的持有份额成为控股股东。

但遗憾的是,这些收购标的未能给三元带来质的飞跃,有的反而成为了负担。

太子奶也曾是国内知名品牌,但加入三元后业绩日渐萎靡,2022上半年创造收入798.78万元,总营收占比仅有0.19%,较2021年同期的974.03万元下降了18%。St Hubert不仅给三元带来了16.63亿元的商誉,还有巨额负债,而贡献的利润连借款利息尚不能覆盖。首农畜牧2022年一季度首次并表,结果因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首农畜牧成本上升,三元的一季度利润同比下滑42.72%,剔除后三元原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6%。

目前来看,只有艾莱发喜情况相对可观,其带来的冰淇淋业务已逐渐撑起了三元净利润的半壁江山,成为第二大业务。

财报显示,2021年冰淇淋业务的净利润为1.15亿元,占三元整体净利润的46.90%,同比高增185.62%。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9.17亿元,同比增长10.3%,总营收占比为21.7%。但是相比于伊利和蒙牛的冷饮业务,差距接近八倍,可谓天堑难越,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04

产品围剿与反围剿

三元的失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小乳企尴尬的处境——由于缺乏核心大单品,市场话语权逐渐旁落,一亩三分地上难有大作为。

伊利和蒙牛在每条业务线上都有拿得出手的明星单品,有些超级单品的单项业绩都可以碾压一些中小乳企。中小乳企想要突围,谈何容易。

光明曾打过一场漂亮的突围战——率先发明了常温酸奶品类,推出了莫斯利安品牌,一度突破伊利与蒙牛的封锁,2014年在酸奶市场中抢到了11.7%的市占率。然而,在伊利和蒙牛面前,胜利的果实保护不了多久。后两者凭借强大的品牌营销、渠道规模,各自推出了安慕希和纯甄,将莫斯利安挤了下去。2020年,莫斯利安的市占率仅剩3.6%。

虽然光明失利了,但越来越多的中小乳企前赴后继,试图在细分赛道创新突围,无论是羊奶、水牛奶、骆驼奶等小众奶品类创新,还是无添加、有机营养、A2牛、娟姗牛等概念创新,都在努力围剿巨头。

简爱、乐纯、认养一头牛等新兴品牌由此获得了不小市场声量。比如认养一头牛,成立才几年,就准备好了冲击IPO,2021年营收达到25亿元,直追成立数十年的老牌乳企三元。

只是,玩新概念、走高端路线,在伊利和蒙牛面前都算不上新鲜事。在早前,三元、辉山、光明、朝日唯品等品牌都已把娟姗奶摆上货架,而真正让“娟姗奶”走进消费者认知的,还是今年5月才推出的伊利。伊利通过大手笔营销,冠名《脱口秀大会5》《乘风破浪的姐姐3》等热门节目,让“金典娟姗A2有机纯牛奶”迅速出圈。

而且,在被巨头看中的赛道上,中小乳企免不了要面对两种命运——一是被干掉,二是被吞掉。

以近年的热门细分赛道奶酪市场为例,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在2021年中国奶酪品牌销售额中,妙可蓝多以30.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2022年上半年,妙可蓝多奶酪市场占有率达35.5%,奶酪棒市场占有率更超过40%。成绩如此喜人,其背后的真正老板却是蒙牛。蒙牛2021年全额参与了妙可蓝多30亿元定增项目,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近日还将部分要约收购,若完成,蒙牛对妙可蓝多持股将提升至35%。

目前来看,在伊利蒙牛的高压之下,唯一能有喘息机会的,就是低温奶市场。低温奶从奶源、运输、加工到销售,每个环节都要求极高、区域性很强,地方乳企会更具有本地优势。好比主打低温奶的三元,虽然整体营收乏力,但北京地区的收入一直呈上升态势。

打不过,也要活。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细化,未来肯定还会有中小乳企不断参与巨头的围剿之战,伊利与蒙牛也会竭力反围剿来稳固市场地位。

这场战争或许永不停歇,但不断被激活的中国乳业市场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2岁女宝宝喝液态牛奶导致肾结石!婴幼儿配方奶粉才是宝宝最佳的选择!

10-22

蒙牛奶粉厚积薄发,刷新母乳研究新高度!

10-22

广西力求破解水牛奶业发展瓶颈 打造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10-14

该怎么去呵护宝宝娇嫩肌肤 鲸鱼泡泡角鲨烷婴儿牛奶沐浴油怎么样

上海蓓肤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10-14

我国首个牛奶中未变性乳铁蛋白测定方法农业行业标准通过审定

10-14

标签:牛奶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