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区房身价暴涨 其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

杭州学区房身价暴涨 其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

这些年,学区房热度的飙升,引发了诸多问题。

上周,有读者致电钱报热线96068:杭州文三新村是学区房,每年都有大批人买房装修,房屋频繁转手听惯了装修噪音的苦,看着这些乱堆的建筑垃圾,也是挺让人糟心的。

一些又小又旧的老房子,因为和“学区”搭边,身价就暴涨。这几天,钱报记者走访了杭城多个拥有学区房的小区,发现高价买了带学区的老房子的人,有些只为买学籍,为上名校挂个号,无所谓房子好坏,花了数百万,转手就租出去,不会入住;第二种才是受“虐”的,家长倾尽全力,买套学区房入住,但跟同等价位的其它地方的楼盘相比,又小又挤,高价买来了没小区环境的蜗居房。

“价高却不实用”的学区房背后,是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和无奈。

实地走访:房屋频繁倒手,装修噪音一年到头不断

各种问题中,首当其冲,就是频繁倒手的学区房,给邻居、小区、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

●随处可见的“牛皮癣”

“我们这边房子的转手率非常高,一年到头都有在装修的。”家住文二新村的一位家长告诉钱报记者。在同样热门的采荷一小周边小区,单元门上、墙面上、电线杆上都有学区房的售卖广告,有些已经被抠掉了大半。一位社区大妈说,小区里学区房的“膏药”实在太多了,即便是频繁清理也赶不上贴的速度。

双菱社区书记唐弢告诉钱报记者,学区房售卖、各种培训机构的小广告太多了:“物业几乎是随时在清理。现在中介也换风格了,原来喜欢贴墙面,现在改贴车玻璃了。”

●一年到头在装修,到处是建筑垃圾

唐弢告诉钱报记者,社区里几乎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因为有好的学区,这几年一年到头,都有房子在新装修。“建筑垃圾堆起来了,我们就知道又有房子转手了。”

频繁的买卖房屋和装修,让常年居住的小区居民吃尽了苦头。住在文三新村的读者就抱怨:“装修噪音真是听起来苦,建筑垃圾也是乱堆,看着也让人糟心。”

钱报记者在文三新村采访时,也看到了这位读者反映的问题,在位于小区3号楼东侧的垃圾箱旁,地面上丢着一堆建筑垃圾,道路本来就窄,行人只能小心翼翼通过。

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每年装修的会很多,一些工程队为图方便,就将这些建筑垃圾随意丢放。”

●房屋倒手频繁,邻里关系难处

其实不少学区房房龄超过40年,生活配套也较为落后,很多人买房仅仅为了落户,孩子进了学校,家长又卖了房子,或者转手出租了房子,而邻居们到底是谁,永远成谜。

天长小学的学区房浣纱路沿线的公寓,1983年左右的房子,不少居民就抱怨说:“很多人买了房子,不住在这里的,有钱点的人家就空关着,有些人家出租出去。都说老墙门邻里关系好,我们连邻居是谁、做什么的都不知道。”

学区房热炒,一表生爆棚,教育资源消耗过大

其实从2011年开始,杭城一年级新生人数增长迅猛,2011年之前,杭城一年级新生人数一直维持在2.3万人左右,2011年接近2.9万,2012年接近3万人,2013年又增加了3000人,到今年,破4万人。

2012年,杭州实行公办中小学“零择校”政策,家长要想享受到优质的小学资源,只有两条路,读民办小学或者购买热门公办小学的学区房。

这几年,热门公办小学出现一表生爆棚现象,买了学区房,也要根据落户年限“排队”入学。

教育界业内人士分析,“一表生”超额,说明这个区块的入学已不是属于正常规律。按常理,一套房子在五六十年中,只会出现一两个入学儿童,但现在,很多热门学区是六年就产生一个,甚至两三年就产生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原本是按照小区住户数做好一定配比的,而现在,人为造成了学龄前儿童的增加,打破了正常的就近入学规律,学校的教育资源已经无力承担。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热门学校为了满足学区生就读,不得不扩班、扩班额,不单在硬件上已经用到了极致,在师资配备上,也出现了诸多困难。从原本的36人左右的“小班”,到近50人的“大班”,对学生享受到的资源来说,会大打折扣,而从长远来看,对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也会有影响。另外,入学形势是呈波浪型向前推进,可以预见,几年后,对口初中也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在杭州我爱我家品牌中心总监周包军看来,近十年,学区房一直热度不减,在2012年“零择校”政策后,热度爆增。“不过,这两年,家长选购学区房的想法也有变化,比如一些热门名校建了很多分校,一部分家长会比较认可,就会选择分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名校老校区的热度。”他分析说,未来除了个别特别紧俏的学区房,大部分热门学校的学区房热度已趋于稳定。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现在,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努力让优质教育均衡化,让教师流动起来,区域里的学校如果能够真正均衡发展,才是对学区房过热最好的遏制。

买了学区房也不一定能读名校,购房时要问清户籍情况

这几年,一些热门公办小学的学区房转手很频繁,去年,采荷二小在招生中就提出了“一套学区房6年内只有一个学籍”的原则,今年招生也明确了这一点。

事实上,西湖区的热门小学为了应对学区房的频繁转手,已经这样操作了多年。

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校长告诉钱报记者,这几年学校的户籍生爆棚,为了避免个别家长钻空子,学校建立了学籍库,在招生时会进行比对,是否这个学区房里过去6年有在校生。家长在购房时,一定要留个心眼,问问清楚这个房子的户籍情况。

有家长说,孩子都顺利录取了,也没见老师来入户家访,看我们是不是真的住这里啊,这家访是不是吓唬人的?

有些家长觉得入户了,材料上看不出问题,不实际居住也没关系。但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在录取时,会核实学生有没有在学区房内“事实居住”。“我们这块工作会做得很细,不单家访,还会询问邻居、社区。如果只是有学籍,但不是住在这里,就违背了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录取排序上,就会排在后面。”一位热门小学校长提醒说。这位校长说,在前几年,户籍政策放开后,学校里还出现过“挂户”的现象,一个房子里挂了好几个孩子的户口。想钻空子入读热门学校,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其实买卖学区房时也有这样的讲究:现在有些学校要求6年内只允许一个孩子入读,有些家长会要求在合同中写明,房子中已经没有孩子在对口学校就读。所以,买卖学区房时,一定要在合同里写明房子里的学籍问题。

杭州学区房身价暴涨 其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

钱报记者从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杭州全市二手住房成交54870套,其中主城区二手房成交高达34110套,在这些成交的二手房中,就有不少人冲着周边学校而来。

问问生活在其中的家长们,也是酸甜苦辣各在其中,有人乐在其中,有人为了学籍还是牺牲了生活质量。这样蜗居“学区房”的生活,也有着A面和B面。

A面酸苦

一家人蜗居40多方的老房,只为孩子上热门小学

西湖区文二路上的建工新村,是一个老小区,居民介绍,里面有几幢楼是上世纪50年代末建的三层筒子楼,颇有年代感,部分房子的卫生间和厨房还是后期加建的。

钱报记者在小区里看到,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房屋楼顶和墙体上还长出了草,里面的环境更是糟糕。不过别看这些房子环境不怎样,房价可一点儿也不便宜。

小区的一位业主,5年前她和老公为了给儿子将来选个好的学区,用积攒下来所有积蓄,再加上贷款,总共花了120余万元在建工新村购置了一套48平方的房子。

不过,“蜗居”老房子让一家三口吃尽了苦头,钱报记者透过铁门的窗纱看到,房主并没有装修,生活在这间快接近70年房龄的老宅里,仔细一闻还有一股霉味。再加上房间狭小,衣物和杂物堆满了墙角。唯一大气的空间,则留给了儿子,那是一张1米多长的写字台,上面堆放着小孩的课本和学习用具。

“住在这里,肯定不舒服啊,这里的情况你看也看得到……”女业主说,最终还是要打算换房子的。

采访中,不少住户表示,尽管建工新村的房龄久远,他们并不担心下一个买家,“这里毕竟还是学区房,房子转手还是很轻松的。”

同样在学区房“蜗居”的张女士,也在跟记者抱怨。今年,是她“蜗居”的第3年。自从儿子进入小学后,一家人就住进了40多方两居室的房子。“原来的房子是市中心超过一百方的三室,小区环境也好,但为了儿子每天多睡一会,只能挤挤。”前年,张女士生了二胎,一家四口外加两个老人,这个小小学区房实在住得怨声载道。“后来实在受不了了,让老人带小宝回大房子住,我们陪大宝,有时一家人全住回大房子,但早晚接送的堵车实在受不了。”

张女士感叹说,因为要两头住,两边房子都不能出租,生活用品都要买双份,生活成本大大增加。

“折腾!真折腾!”

B面甘甜

学区房里有志同道合的家长,楼上楼下都是同校的小伙伴

家长陈女士在孩子入学前三年就买好了学军小学求智校区的学区房。和很多家长一样,她买下这个学区房,意为“双保险”——不单小学,初中也是杭城数一数二的公办。

因为要打算自己住,挑这个学区房,陈女士前后整整挑了两年。这套90年代的房子,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三棒”了,上任房东也是为了孩子读书才买下这里,入读初中就出售了,“周边的房子一般都是这个情况”。

“楼层、户型、小区都满意的情况下才买下来了,自己又重新装修了。”当时,70方不到的房子,每平米4万元左右的价格,也让她下了一番狠心。

“但现在回头看,觉得这个决定做得很对。”陈女士说,外界不少人觉得学区房家庭过得很苦,老小区住起来不舒服,这“太片面”。

“我们过得很开心!”陈女士分析说,除了房子稍微老了点,其他都挺满意。下宁巷的房子就在学军求智校区的斜对面,和学校非常近,“简直上课铃都听得到”,就像住在校园里,“这样的话,一年级下半学期,孩子就可以自己上学放学了”。陈女士说,自己所在的小区是90年代的,得房率高,70平方米就可以有三室,夫妻俩带着孩子,再加老人,住得并不拥挤。而房子位于老文教区,配套完备,小区环境也不错,最让陈女士满意的,是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大学校园步行几分钟可到,能利用大学的食堂和操场,博库书城很近,周边的运动场馆也比较多。“我们周边有很多培训班,接送孩子很方便。”

“楼上楼下都是一个学校的同学,认识起来挺快的。一起玩的小伙伴超级多。每天早晚,小区里钢琴、笛子声此起彼伏。感觉很好。”大家都是奔着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来的,很多家长教育理念也比较接近,彼此之间很容易成为朋友。

陈女士笑道:“这样的小区就像个大家庭,互相之间搭把手也很方便,大大节约了家长的人力。”家长们还组建了一个群,有时候组织个活动,群里喊一下,很多响应的。“暑假里,几个小朋友相约游泳,家长轮流来接送就可以了,方便又环保。”

诚邀参加——中国幼教行业大型展会第十八届欧亚·中国郑州国际幼儿教育博览会

12-31

2019第七届深圳国际幼儿教育用品暨装备展即将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11-01

2020成都国际幼教产业及幼儿教育配套设施展览会

08-20

第十七届欧亚·中国郑州国际幼儿教育(秋冬)博览会

07-04

第十届华南幼教展为您呈现0-6岁婴幼儿教育发展新项目,搭建合作采购大平台!

05-22

标签:幼儿教育 儿童教育 学区房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