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过度解读乃至误读 这三大迷信你了解吗

所有的早教理论都宣称自己有科学依据。

近年来关于早教理论权威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都以脑科学研究结果作为支撑。

问题是,虽然这些支撑早教的科研结果确实是真正的研究结果,但它们却遭到了过度解读乃至误读。

美国圣文森特学院罗杰斯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李钧雷,在华东师范大学发表了题为“从对脑科学的迷信回归自然:寻根平凡的早期教育”的演讲,并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采访。

他提出,在高竞争性社会中,对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过度解读,正在伤害我们的儿童教育,甚至伤害我们的孩子。

李钧雷本科毕业于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2003年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系博士毕业,先后在卡内基梅隆和匹兹堡大学主持儿童发展的应用性研究和任教。

迷信一

三岁定终身并非如我们所想象

很多人都曾经看过神经元突触的发育图片。

刚刚出生的婴儿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量是非常稀疏的,但到了两岁时,神经元突触就达到了一生的高峰。

很多早教机构都会以如下这张图片作为宣传照——

他们会告诉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说话、视力、听力区域的神经元突触的密度,在1岁前就达到了最高峰,掌管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高级思维区域的神经元突触密度在2到3岁时达到最高。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展示过0岁到10岁的儿童神经元突触密度量的完整图片。因为,3岁以后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量就开始逐渐减少,到10岁时又显示出一个非常稀疏的状态。

脑科学研究者发现,这仅仅是大脑结构的发展,并非功能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高和功能高没有直接的相关。

最简单的例子是,孩子在0到15个月期间,语言、听力神经元突触密度最高期,词汇量也只能达到5到15个词;但5岁以后,这一区域的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非常稀疏时,每周学到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年的词汇量。这意味着结构和能力没有直接的相关。

孩子2到3岁时,抽象思维的神经元突触达到高峰,但那时的儿童并没有抽象思维能力。

为什么0~3岁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就像造房子时要拉很多的线,最初总是看到很多线集中在一起,非常乱,但当这些线明确了各自的功能和位置后,露在外面的线就越来越疏散、整齐了。因此一开始的高密度和以后的逐渐稀疏,是大脑功能发育的过程。而功能发育则是这些神经元突触渐渐发育,大脑筛选后才会渐渐发展的。

现在临床上已经证明,很多学习障碍的孩子和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的神经元突触非常密集,但这是大脑筛选无力造成的。

至于起跑线这样的说法,更是不正确。

所谓起跑线,是要把人生假设成某种比赛,如果把儿童的发展想象成百米冲刺,那么一定是要起跑线很重要,但如果是马拉松的话,就不一样了。想象自己的生命过程,自己是百米冲刺还是马拉松的渐进式的发展?

什么是0到3岁真正的任务?

并非0到3岁不重要。只是这段时间发展的任务和需要,和我们想象的不同。

美国的科学家们一度非常关注Word Gap,他们认为正是儿童3岁时词汇量的差距,导致了孩子成年后的差距。

因为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调查发现,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孩子和底层家庭的孩子,在3岁时词汇量相差一半——中上层家庭的孩子3岁时的词汇量是1100个左右,下层家庭的孩子3岁时词汇量是500个左右。因此,科学家们提出,要弥补这一Word Gap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

因此,那一时期,美国的早期教育理论是鼓励家长多对孩子说话。因为科学家在参与调查的孩子身上戴上了一个监测器,发现中上层家庭的家长在孩子0到3岁时对他多说了3000多万个词。科学家认为,这才是起跑线。

但是,科研上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孩子词汇量的差别和家长对孩子说的词汇量无关。于是,科学家在中上层的家长中调查——为何同样的阶层,有的孩子说话晚,有的孩子说话早?而这些家长都很重视早教,都对孩子说了很多话。

调查又发现,差别在于如何回应孩子的话,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孩子词汇量的差别——低回应家长孩子的词汇量,只有高回应家长孩子词汇量的一半。

但,这样说也会引起误解,因为家长们都很紧张,是不是孩子不管发什么音,我们都要回应呢?

科学家又发现,如果家长过于焦虑,时刻回应,反而会破坏了孩子的发展。

因为当孩子发第一个词的时候,家长很激动,过一段时间,不再有激动了,孩子又会推动自己发出新的音节,吸引家长的注意。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最自然的互动,造成了孩子健康的发展。

笼统一点说,0到3岁,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词汇量,最需要的是和照顾他的人有持续性的回应和互动。

哈佛大学心理研究中心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无表情实验”。

实验开始时,妈妈和孩子之间有自然的互动,等妈妈转过身再回头时,面部就毫无表情了。从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孩子很快就陷入了焦虑。如果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想而知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这意味着孩子需要正常的互动,不在于量,而在于质量。

迷信二

高质量的早教以提高智商和技能来达到效益

很多早教商品都号称可以提高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和智商等。这在科研上也是有依据的,但这一科学上的依据,现在也被证明是有缺陷的。

美国早教起源于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两个实验。

当时,科学家长期跟踪有早教和没有早教的孩子,以研究早教的效益如何。结果发现,参加早教的儿童进入前10%成绩的比例、高中和大学毕业的比例、成年后有稳定收入和资产的比例,都大于没有参加早教的儿童。

这个实验非常重要,但这个实验有一个当时还无法避免的漏洞。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做这个实验时,不论是脑科学还是儿童心理学或者教育学领域的学者都有一个误解——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智商。因此当时认为,早教是使人的智商能够进步。

但是,后来对这一调查进行重新数据分析,发现进入早教前儿童的智商都差不多,进入早教后,有早教的儿童智商提高了很多,进入小学后,也有很大的领先优势,但是到了10岁时,早教儿童没有优势了——其实并非是早教的落后了,只是对比组跟上了。因此早教的所谓优势是短暂的。

影响孩子成年后成就的最主要因素,是行为情绪自控和学习动机。远远超过认知因素。

那么如果智商上没有优势的话,为什么参加早教的儿童在几十年后会有优势呢?这一谜底直到去年才揭晓。

2014年有几位经济学家将最早的这一实验数据重新进行分析,从这一系列数据中寻找其他的变量,包括认知能力、行为情绪自控、学习动机、其他社会家庭因素。成年后婚姻、成年后的犯罪率等。

结果发现影响孩子成年后成就的最主要因素是——行为情绪自控、学习动机,这两者的影响非常大,远远超过认知能力的影响。因此早教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对行为情绪自控和学习动机的影响,而不是认知的影响。

罗杰斯中心的创始人Fred Rogers,也非常强调这一点,即“‘内在的成长’,包括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学会继续努力尝试、学会去讨论和正向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早年最重要掌握的不是某一个知识或技能,而是将来学习所要要求的耐心和坚持,并有能力去预料和接纳必有的差错和挫折,与其带来的失望。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我们的教育有长远的意义。”

至于那些焦虑的家长们,孩子的学习准备度有最根本的六点要素:

自身的价值感:

不需要和别人比,不是比别人好才有价值,这和一个竞争的社会比正是相反,但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

对人的信任感:

信任感来自于孩子周边人对他的反应。

好奇心:

正是因为孩子的好奇,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才会有学习的热情。

仔细听看的能力:

有了好奇心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孩子早年越忙,就越会失去仔细听看的能力。

有游戏和想象的能力:

这是毋庸置疑的。

孩子独处的能力:

并非所有的时间都要有人逗他玩,孩子敢于有自己的空间,敢于和自己的思维在一起,这对孩子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我们在美国一个贫困地区学校的天才班调查那些优秀的孩子,他们对于好老师的定义是“好的老师不是给你糖吃,忙着和你交朋友,而是提问,并且给你时间思考,而我们得到的奖励是真正做这件事情的过程。”

迷信三

儿童早教需要复杂丰富的环境刺激吗?

在美国50个州中,有49个州对早教机构的评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环境。那么环境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朋友给我发来照片,是全世界最好的15个早教机构。40多张照片中有很多都是美丽的建筑和绿地、设备等。只有一张是孩子和老师在一起。对孩子来说,最美丽的早教机构是老师能够和孩子亲密互动,因为你很难想象3岁的孩子回家会说:“妈妈,我们的楼真漂亮。”

法文小说《小王子》的主题就是“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世界,最根本的事,眼睛看不到。”

而所谓复杂丰富环境能够刺激儿童的大脑发育,这一实验是用小鼠做的。并且当时最早的科研小组从没有想过要把这个实验用在儿童教育中,他们只是研究大脑。但自从那以后,“复杂丰富的环境”这个词就用到现在了。一些早教机构甚至家长把孩子当成了老鼠,并且建成了想象中的复杂丰富的环境刺激。

更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科研小组在实验中有一个说明,后来一直被忽视,那就是他们所说的“复杂丰富的环境”是指相对于笼子中的单调环境,小鼠生活在复杂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而不是人工制造的复杂丰富的环境。

即便是生活中最平凡的环境,对孩子来说也是复杂丰富的环境。比如脑科学实验的实验组中,发现当老鼠妈妈经常去舔小老鼠的时候,与基因被破坏的不会舔小老鼠的老鼠妈妈,孩子发育有很大的差别。前者长大后,也会舔自己的孩子,后者长大后做妈妈,也会放弃舔自己的孩子。

孩子真正需要的环境是与参与他生活的人有良好的互动。

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早教和脑科学的宣传机构,哈佛的儿童发展中心,从2004年至今连续出了13本白皮书说早教和发展的关系。其中,2004年的第一本就是谈人与人的互动关系是环境来影响儿童发展的“活性成分”,并且是唯一的活性成分。

美国在几年前做过一个大规模的科研调查,调查了全国的671个幼儿园教室,2439名儿童,希望研究幼儿园环境质量与儿童学习、语言和社交能力发展的相连。其中包括教师是否专业、教师和孩子的数量比,教材、环境设备、相关医疗健康服务、食品、家庭服务,师生互动等。

跟踪了一年,看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看什么样的变量直接相关发展。发现只有“师生互动的质量”是唯一一个影响了孩子认知、情感发展的因素。这样的互动是自然平凡的互动,而不是刻意的互动。

互动也不需要通过早教机构进行,儿童在最自然的环境中就在互动。

今年哈佛大学的儿童发展中心出版了第十三本白皮书,谈儿童的适应性问题。他们发布了研究结果,哪些儿童能够抗拒生活的逆境最后走向成功。这个历经几十年的调查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所有有关儿童适应性的研究中最具有共同性的结论就是:能适应困境挫折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至少有过一个稳定可靠的照顾者,家长、老师或其他人。

罗杰斯说过:我们日复一日地给孩子们喂饭、换尿布、穿衣服,安排游戏,擦眼泪。在这样似乎平凡的生活工作中,我们有时会淡忘自己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受我们照顾教育的孩子的生命中。

当孩子需要时,我们能够在他们身边很重要。最终,对孩子有最大影响力的,是我们真诚实在的为人。

我有时候想问:你是不是意识到你在每个孩子生命中是多重要?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理解每一个到我们课堂里来的孩子的背景故事……每个孩子家里的故事……每个孩子小身体小脑袋的种种变化。但我们可知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老少,都渴望有人珍惜我们。

我们都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欢迎我们的人和地方。

我感谢你。你用你特有的关怀的方式,欢迎了你四周的孩子们。同时,你也受到每一个孩子赋予你的独特的关怀。

世上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了。

诚邀参加——中国幼教行业大型展会第十八届欧亚·中国郑州国际幼儿教育博览会

12-31

2019第七届深圳国际幼儿教育用品暨装备展即将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11-01

2020成都国际幼教产业及幼儿教育配套设施展览会

08-20

第十七届欧亚·中国郑州国际幼儿教育(秋冬)博览会

07-04

第十届华南幼教展为您呈现0-6岁婴幼儿教育发展新项目,搭建合作采购大平台!

05-22

标签: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