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像Jasper这样温暖的孩子 心理学家告诉你这五点要注意

爸爸去哪儿Jasperr太萌太可爱了,让林宥嘉等明星疯狂的为他打Call

我们都憧憬自己的孩子拥有一副温暖的样子:快乐开心,讲秩序,爱学习,有自控力,有尊严感,自信而又生机勃勃,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工作满怀激情,发自内心地爱人,自然地接受别人的爱,如同早晨时分的太阳,散发着让人温暖的光芒和气息。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失望地发现,他们的快乐似乎越来越少,总是有点无精打采,邋遢杂乱,成绩落后,常常握着手机,打着游戏,不分白天黑夜地挥霍自己的时间,充满叛逆,学会攻击,自私而又冷漠,朋友很少,不懂礼貌,不负责任,跟上司吵架,和爱人离婚……温暖两字和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家长的心也因此越来越冷。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转变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背离我们期望的样子?

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和心理学家安东尼·比格兰告诉我们,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成年人,在于我们孩子所处的周围环境;只有改进我们的养育方式和培养环境,才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

安东尼花费40年时间,进行了呕心沥血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五点建议。如果我们遵从他的建议,给孩子创造一个滋养型的环境,那么,我们就能在很大的概率上拥有一个温暖的孩子。

一、关注好行为,淡化坏行为

孩子,特别是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父母或周围人的关注。

如果他的行为引起了父母的关注,那么他就会持续;如果没有人关注,没带来任何价值,他就会放弃。

比如说,有的孩子很爱撒泼,喜欢在地上打滚,那可能是他发现这个行为带来了他想要的结果,比如,父母的妥协,或者哪怕只是责怪性的关注。

所以,想要孩子保持好的行为,就要注意:

看到孩子的好行为出现时,给予及时的关注,予以欣赏和表扬,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如此。

看到孩子的坏行为出现时,要避免对坏行为做出过度反应,相反,要尽量淡化,让他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人会关注。

二、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强迫孩子。

安东尼认为,大量的强迫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成长问题,比如:逆反,强迫他人,甚至反社会人格。被强制的痛苦体验还会给孩子种下罪恶的萌芽:当他走入社会遇到困难和矛盾时,他也会沿袭强制的行为,迫使他人遵从他的想法,而这种方式在成人世界里很难走通,他会因此在社会上碰壁,甚至形成犯罪行为。

所以,遇到和孩子的意愿不同时,我们要抑制冲动,用互相体谅、略带幽默的方式,缓和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平时注意同理孩子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也会用这种方式和他人互动。

比如 :希望孩子坐到某个位置,你已经说了很多遍,然而孩子还是没动,你也许觉得孩子是故意不听话,但是却没有想过,在他这个年龄段,可能真的没有听懂。你愤怒地呵斥他:“叫你呆到那里去,耳朵聋了吗?”这样的说话方式,无视孩子的接受能力,本质上就是一种强迫。

比较遵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应当是这样:连续说了几次无效后,你走到孩子面前,保持视线平齐,给他充满爱意的注视,然后给他一个选择,“XX,你现在是需要妈妈帮助你,抱你才能去哪个位置,还是自己就能走过去呢?”

三、对孩子的感受要有同理心,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当你遭遇困难和打击的时候,如果有个人能够轻轻地搂着你说“我明白你的感受”,这样的感觉是不是让你觉得特别好?你是不是特别愿意和他建立深度的链接?

这就是同理心的表现: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在某种境遇下的感受,并感同身受。

具备同理心的孩子很少有叛逆和暴力行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往往也会如鱼得水。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关键是大人对孩子要有同理心。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我们不妨来看个例子。

四岁大的卡洛斯打开妈妈为他准备的午餐,然后哭了起来,老师走过去,充满同情地对他说:

“哦,你看起来很伤心,”帮孩子标明他的感受,“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妈妈说会给我在午餐里面放一块饼干的!”

“哦,妈妈没放,这真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如果是我,我也会很伤心的。”通过话语和关怀的表情,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境遇的同情。

就是这种简单的互动,便可以让孩子学习接受和经历自己的感受。当他们学会了解自己的感受后,便能更好地分辨他人的感受,从而逐渐学会具备同理心。

四、不要把大人世界的功利思想过早灌输给孩子

孩子有一种能力,是我们大人很难具备的,就是能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情并乐在其中。他们乐于尝试,富有耐心,不害怕重复。他们很容易发现周围世界中有趣的事物,他们研究、观察这些事物,并很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发现,孩子对生活和周围的世界变得不那么热爱和关心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过早地对孩子灌输了成人世界的“成功”概念,急不可耐地要将孩子推向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去。

安东尼指出,这种功利思想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它会挫伤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容易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抑郁情绪。

我们应当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教会孩子掌握学习选择和自主学习这两项能力,有了这两种能力,孩子就能学得更好。我们剩下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顺序,引导他们发现必须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自身进步和快乐,他们自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意思、值得努力的事情。
五、快乐地立规矩

规矩不是越多越好,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要善于使用正面激励和游戏的方式。

安东尼提到,我们对孩子的每两句要求,至少要给予八句鼓励。正面引导是值得提倡的方式,同时对孩子的引导一定要详细具体,并且要适合孩子当前的理解能力。

同时,安东尼倡导用游戏的方式来定规矩,并提出了一个“良好行为游戏”方法。比如:面对课堂纪律不佳的情况,可以这样来改善:

1. 通过观察,找出孩子们愿意配合的项目(如分组比赛);

2. 以良好的行为要求作为游戏规则并开始游戏(如分组比赛时看哪一组是最专心听课的);

3. 分阶段奖励表现出良好行为的学生(表现好的有5分钟额外休息时间;如果所有团队都表现良好,则再比赛10分钟),以达到让孩子配合的目的。

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个“技巧核”的方法,就是用非语言信号来刺激良好的行为。口头表扬有时候很容易被遗忘,而非语言信号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如果孩子的行为值得表扬,就由父母或者老师写一张含有鼓励和表扬的便条给孩子。这种含有文字的纸条。能让孩子随时再次重温获得表扬的美好感觉,从而对好行为的记忆更加牢固。
再比如,当孩子达到目标之后,可以随机抽取一个神秘奖品,让孩子体验期待和高兴的感觉,来加强对好行为的记忆,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对于需要提醒的孩子,安东尼提倡这样做:

比如:孩子上课走神了,老师不直接批评他,而是打开或者关闭他座位前的一盏灯。这种不动声色的非语言行为,能影响孩子的心理,比批评、责骂更为有效,更有利于孩子培养好的习惯。

而面对熊孩子,安东尼提议用计时隔离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先提醒然后告知如果再次出现,就会被计时隔离,再次出现时,带孩子到一个你们互相能看见的角落,让他等待一定的时间。等待时间结束后,安慰并鼓励他做正确的事。这个时间的长度,至少大于1分钟,否则孩子没感觉。一般遵循孩子几岁就隔离几分钟,但也需要看孩子的个体差异。

不过,安东尼强调,即使计时隔离可以使用,但有伤害,并且多次使用后孩子会不在乎,所以应避免短时间内多次使用。

安东尼认为,做到以上5点,孩子定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具备同理心、热爱生活、自律、温暖的孩子。你不妨也来试试吧!

(安东尼·比格兰(Anthony Biglan),俄勒冈研究院高级科学家,主要从事儿童和青少年问题行为预防,及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儿童养育方面的研究。他是预防科学领域发展的领导人物,在过去的30年间致力于利用预防科学在全球建设滋养型的家庭、学校和社区)

婴童教育产业迎婴童教育 行业龙头企业尚待发掘

07-23

家庭客户场景营销突破口 婴童教育

07-03

婴幼童教育市场空间有多大 婴童教育市场好进入吗

北京市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 06-15

婴童教育:学前教育景气发展 互联网教育寻求模式创新

12-30

2014文登首届婴童产业高峰论坛将婴童教育提上议程

08-08

标签:婴童教育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