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实现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
2021-07-19 08:41 来源于:乳业资讯网
今年两会之后“碳中和”和“碳排放”成了热词,反刍动物作为碳排放的主力军,奶业应该如何响应呢?同时在2021年新冠疫情常态化发展的现状下,中国奶业应该如何做好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在7月17日第十二届中国奶业大会“中荷奶业论坛”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关于奶业的可持续发展,李胜利教授谈到4个方面:
一是消费持续增长是中国奶业发展的源动力。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一方面大众对乳制品营养的认知高度再提升,消费者为了提高免疫力,加大了对乳制品的消费,大大推动了牛奶的消费;另一方面,疫情后中国公民出境人数下降87%,给国内带来巨大的消费增量,两方面的原因大大提升了国内乳制品的消费量,据统计,2020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38.8公斤,同比增长8.0%,为2006年以来最大增速,2021年1-4月全国液态奶产量907.79万吨,比2019年增长19.8%,年复合增长率8.5%,干乳制品产量59.9万吨,比2019年增长5.5%,同时进口量也有显著的增长,2021年1-5月我国进口大包粉66.42万吨,比2019年增长26.7%,年复合增长率12.5%,包装牛奶进口43.34万吨,两年的年复合增长率10.8%。按照这样的趋势,预测,到2025年总需求将超过6700万吨,比2019年新增1700万吨;到2030年总需求将超过8200万吨,比2019年新增3200万吨。
二是提高种养结合比例,解决后顾之忧。按照欧盟的标准,每公顷土地容纳170kg氮,则容纳80-100吨氮至少需要7000-9000亩土地。1000头牛的奶牛场,至少需要7000-9000亩土地才能消纳奶牛所产生的氮,目前,发达国家农牧结合养殖方式,实现1头成母牛/5亩土地配备。而中国奶牛养殖种养结合比例只有一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调研显示,51.3%的牛场配套自有或租赁饲料用地,比2016年提高7.7个百分点,在有饲料地的牛场中,平均每个牛场拥有土地2123.6亩,折合1.8亩/头牛,3.3亩/成母牛。此外,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调研显示,退出牛场原因最高的是环保压力太大(占比达到50%),具体表现为:因为城市规划、划定禁养区以及离居民区太近,相关许可证办不下来,只能选择退出;或者环评、环保部门要求搬迁,但时间太短、没有合适的搬迁地点难以完成搬迁,只能退出。由此可见,解决牧场的粪污消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我国的奶牛养殖场的粪肥处理方式中,还田的比例和卧床垫料循环利用的比例大幅提高,种养结合是粪污消纳最重要的解决方案。种养结合既能够满足我国奶牛养殖的饲料、土地需求,也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纳粪污所需的土地面积。
三是推动智能化管理。智慧牧场,是建立在自动化、信息化、精准化、智慧化的情况下,养殖环境舒适、个体生长健康、管理精细高效、产品安全放心、各环节可追溯的生态体系。其中自动化是指在无需人辅助的情况下完成一项规范化流程的技术,实现自动化能够减少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信息化是指通过牧场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牧场的各项数据,是牧场数据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精准养殖是指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手段实现精准掌握牛只所有动态的目标。实现精准养殖首先要量化奶牛的指标,汇总分析并解释传感器数据的变化,以产生牛只状态信息,然后综合传感器信息和其他信息以产生相关建议信息,最终帮助牧场主做出决策,或传感器系统自动做出决策。关于这一点,李胜利教授分别从挤奶机器人和精准饲喂系统两个案例,分享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未来智能化牧场的构思与设想。未来全智能化牧场首先要着眼于管理手段的提升。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同步升级,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智能奶牛养殖规范体系,使智能化、信息化与现代奶牛养殖业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生产智能化、服务在线化、管理数据化,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牧场管理手段;第二要强化精准管理,即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从而实现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以达到强化精准管理的目标。
四是改善目前活牛进口情况,加强国内奶牛繁育管理。2021年1-5月我国进口活牛16.21万头,同比+40.6%,其中来自新西兰5.49万头,澳大利亚4.95万头,乌拉圭4.32万头,智利1.25万头,未来中国需要新增奶牛165万头,其中80万头需要依赖进口。我认为,未来我国要改善目前的活牛进口情况,加强国内的自繁,建立种公牛和种母牛群体,并通过加强繁育管理而提高奶牛成活率和奶牛场的可持续发展。
谈到奶业减排,李胜利教授认为推动奶牛养殖绿色发展要关注源头减排问题,源头减排主要包括养殖环节的营养素减排和饮水管理等。营养素减排主要是通过营养调控(使用低磷日粮,低蛋白日粮,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和提高饲料效率(精准饲喂,减少饲料浪费)的方式实现;饮水管理是指在牧场要注重饮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减少跑冒滴漏,水槽清洗,清洗水、陈水的排放等。
关于“中国奶业养殖端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王蔚博士认为奶业全产业链与碳足迹都是密不可分的。
从上游的种植、养殖端,到下游的包装、运输和零售等环节,不同生产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均不相同。其中肉牛养殖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非常大的,羊肉其次,奶制品在动物类产品中,其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相对较低。从产量和消费趋势来看,一直到2050年,全球牛羊肉及乳制品产量和需求量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全球牛羊肉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7.8公斤和77.8公斤每人每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肉类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优质畜产品(牛羊肉、奶等)的需求量和消费的上涨也会带动反刍动物的养殖量的持续增加。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统计,我国大型牧场(存栏大于500头的牧场)占比大概在49%左右,且大型牧场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中小牧场,而饲料成本是大型牧场成本的主要成本来源之一。根据2019年一项针对河北省147个奶牛场的营养供应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牛场都存在营养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其实营养过剩也是我国大部分大型牧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营养供应不均衡、不精准,饲喂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我国牧场大量依赖进口饲料原料,也是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FAO于2013年发布的《畜牧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日粮调控技术的减排贡献度可达到70%以上,日粮调控技术可细分多种技术,其中日粮组成和营养素优化配置技术最有效、最常用。此外,优化TMR中蛋白与能量的配比以提高饲料效率、利用精准饲养技术使营养供给与动物需要高度吻合、更多地使用本地饲草资源和农副产品类的低排放饲料原料、土地更好的固碳等方式也是优化日粮配置技术的关键点。最后,王蔚博士提到,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碳排放与生产效率为负相关关系,我国奶牛养殖领域的研究将继续针对奶牛碳排放问题制定缓解方案,包括确定具体干预措施、评估单个牧场的碳足迹和制定措施清单等,未来,每升牛奶产生的碳当量将成为新的性能参数,低碳也将为牛奶赋予更高的附加值。
在当前在中荷两国深化奶业合作的大背景之下,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与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及中国奶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荷奶业论坛”也是为了加强中荷两国奶业的交流和分享,促进两国奶业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动植检参赞卡雷尔先生(左)与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白元龙(右)致开幕词
菲仕兰中国奶业发展经理乔汉斌、CRV中国区经理刘蕾、东方联鸣技术研发部经理叶锋、泰高集团反刍技术服务经理曲喆和睿保乐中国畜牧事业部总经理胡安戟等多位嘉宾围绕 “奶业与碳中和”、“智慧牧场”、“可持续动物饲养实践”、“牧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未来奶业的绿色发展”等关键词,进行了详细解读,分享了来自中荷两国关于奶业产业链不同角度的经验和观点。
乔汉斌
奶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同时满足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滋养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以更好和消费得起的营养,平衡自然,造福奶农。
刘 蕾
相同采食量下,高效奶牛的产奶量更高,高效奶牛是可持续奶业产业的基础,奶牛的饲料采食性状遗传力为18%,个体和群体间存在很大差异,育种成为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叶 锋
通过实现最佳饲养策略(牛群管理)来优化畜群水平的氮和饲料效率,使高产和低产的奶牛都能得到所需的营养水平。饮食变化对减少奶牛场甲烷排放的影响有限。
曲 喆
通过代谢程序化最大程度开发犊牛潜能、通过围产期管理解锁奶牛适应力和长寿潜能是提高奶牛终生日产奶量的有效方式,提高终生日产量能让奶牛养殖更具可持续性。
胡安戟
发情监测系统和同期发情相结合是最理想的繁殖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监测发情的系统,能够更多的拓展到奶牛的健康领域,以提高奶牛的效益,和牧场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韩萌、王兴文
-
乳业新周期,破局赢增长!第二届品牌乳业营销战略峰会(2021)成功举办
07-17
-
百年乳业维爱佳精彩亮相CBME中国孕婴童展 媒体大咖、网红KOL现场种草
上海纽贝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07-17
-
阿里系2起涉乳业收购被罚100万 曾因“二选一”被罚超182亿
07-14
-
新希望乳业“鲜”战略见成效!2021年中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87%-100%
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 07-13
-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当下及未来几点看法和建议
07-13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