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关注| 别再神化保健食品,但它真的有用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几乎每年保健食品行业都会受到315重点关注。让营养智库想起今年微博一条冲上热搜的话题: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关注| 别再神化保健食品,但它真的有用

#不要让老人独自参加陌生饭局#:

该话题是由北京的一位金女士母亲的事件发酵而来。金女士母亲参加陌生人邀请的饭局,饭局上一位“讲师”向其介绍了一款价值5000元的产品,称可以让身体的疾病不药而愈,让金女士母亲很心动。

在这条微博下面,有一些抨击保健品的留言: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关注| 别再神化保健食品,但它真的有用

每次看到这样的言论,笔者都很心痛。作为健康行业从业人员,笔者也有三点看法想和大家分享:

1、很多人“保健品”、“保健食品”傻傻分不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方针引导,营养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但近年来,“保健食品”消费问题层出不穷:根据全国消协统计,2021年保健食品投诉总计7709件,而其中投诉类别第一位的是质量问题2921件,占总投诉量的37.9%。

然而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34%,其中保健食品不合格率仅为0.58%,相差四倍。可以说近几年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是远高于食品平均水准的。

原因为何?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组数据大概可以解释:据统计,在去年全国3万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保健品违法添加和虚假宣传问题非常突出。其中重点提到部分生产经营者在会在保健品中违法添加明令禁止添加的成分,以各种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而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的问题,在2016年保健食品开始实施注册备案制后,就已经鲜少出现了。有“小蓝帽”标志的产品目前安全性非常高。

但由于大众目前对保健食品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容易把那些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的三无产品问题扣在“保健食品”的头上。其实很多时候,“保健食品”确实是背锅了。因此大众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认准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

2、法规之下,虚假宣传仍是问题

如果说,大众认知不到位是压在保健食品行业发展上的一座大山,那么虚假宣传就阻碍保健食品规范发展的另一绊脚石。

从定义上来看,保健食品分为营养补充剂和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剂主要包括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而功能性食品可以认证辅助降血脂、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等27种功能,并且长期使用无任何毒副作用。主要作用是补充人体缺乏的某些营养素或调节人体机能,不能治病。因此健食品包装上必须要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进行治疗”这句话,防止虚假宣传。

但某些行业人在终端营销时受到利益驱使,无底线地夸大保健食品功能,并宣称可以治疗疾病,一些微商、会议营销以及个体经营店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就如营养智库开头提到的案例一样,一经报道,引来无数关注。让保健食品的名声受到波及。长此以往,损害中国健康产业发展。

3、防患于未然,我们应该这么做

首先针对行业现状,营养智库向大家呼吁:

1、理性区分“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真正的保健食品安全性可靠!

2、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但也不可盲目否定其存在价值,要选择国家认可的产品,合理运营来辅助自身健康。

3、消费者需要提高认知,不从一些来历不明的渠道购买产品;行业人提高自身约束能力,不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大家共同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最后,营养智库也要提醒各位消费者,想要避免入虚假宣传的坑,这两点一定要注意:

1、产品标签很重要,非产品标签上的内容,不要轻信。(如进口原料、国际专利等等)
2、包治百病、代替药物的保健食品一律是虚假宣传,做出承诺的人也不可信任。

衷心的希望,每个消费者都能够正确认识保健食品,不贬低,不神化,让保健食品真正能够为大众个人健康助力。

婴幼儿食品行业快讯:伊利股权激励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09-30

赞宇科技:婴幼儿营养补充剂OPO预计6月试产

行业快讯 03-15

抢跑新国标注册,这3大变化或将引领奶粉市场新格局

行业快讯 03-15

世卫组织:停止对配方奶粉进行“激进营销”

行业快讯 03-14

均瑶健康:推出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

行业快讯 03-14

标签:行业快讯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