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母婴专题> 小学生防雷电安全知识

小学生防雷电安全知识

  • 户内防雷安全知识

  • 户外防雷安全知识

  • 户外防雷注意事项

最近,雷雨多发,雷声轰鸣、暴雨倾注将接踵而至,每年人畜被雷击的事件时有发生,为增强防雷自护能力,全球婴童网特向各位家长和宝宝介绍一些防雷电安全知识小常识。

一、户内防雷须知

1、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6、雷雨来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7、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

8、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9、乘车途中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二、户外避雷须知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避免增加人的有效高度成为“尖端”而遭雷击。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足球、篮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盛夏季节,雷电天气频发,看着外面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天空是不是觉得很害怕呢?特别是对于宝宝来说,因为宝宝还小,还没有分辨事物危险或者好坏的能力,所以更加需要爸爸妈妈的照顾,和告诉他们一些安全知识,爸爸妈妈无法每时每刻都陪伴在孩子身边,护他(她)周全,但是知识却是存在在记忆中的,遇到危险时可以知道如何面对,那么关于防雷电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首先有些孩子可能比较顽皮,对于那些越“恐怖”“吓人”的东西,反而更能激起他们的挑战性,看着外面阴暗的天空,甚至还想着出去玩耍,这时,爸妈就应该告诫孩子:雷雨天气是不能出去玩的,要好好的待在家里面,并且简餐门窗是否已经关好了,如果是在户外,突然打雷下雨的话,告诉孩子不能在大树底下躲雨,因为大树超潮湿的枝干已经让它变成了一个引雷针,这时候躲在大树底下非但不能起到避雨的作用,还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也不要着急跑回家,可以寻找其他的人家等雨势小了再回家才是最安全的。

其次即便是在室内,也要切断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也不要再拨打,使用手机,最好将手机关机,如果要出门的话,最好不要带有金属质地的伞出去,因为金属物质是属于导电物质,会起到引雷的作用,以及下雨天出门时,最好穿胶鞋出去,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最后有一个不常被人们注意到的点:在家时,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为水管和防雷接地是相连的,雷电可以导致水流传导导致人死亡,所以如果想洗澡的话,可以等雷小一点再洗澡,或者自行烧水都是可以的。

有用 28
免责声明:以上文中内容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版权方请联系删除!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