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份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出台 于9.1日起正式实施

本报北京9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从9月1日开始,《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以下简称《问责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出台的教育督导问责文件。

“十次督导,不如一次问责。长期以来,教育督导之所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问责跟不上。”在教育部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说。

据介绍,《问责办法》对约谈整改、资源调整、组织处理等作出规定,还明确了督导问责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目前,全国共有各级督学14.7万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他们承担相应教育督导任务,成为“长牙齿”的重要支撑。

教育督导问谁的责?谁来问责?问什么责?怎么问责?《问责办法》对此作出了系统制度设计,其中明确,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教育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办学行为不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安全问题较多或拒不接受教育督导等六类情形将被问责。

“出台《问责办法》,是教育督导‘长牙齿’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田祖荫说。

国家督学、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进一步解释,《问责办法》将问责置于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中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设计,体现了主体、内容、对象、方式、程序全面,“不是对原有问责工作的小修小补”。

教育督导如何避免地方过度问责?杨志成表示,要保证督导问责的公开透明,避免过轻过重。做到标准一致、严格程序、形成联动、多元监督,确保整个督导过程的严谨性、公开公正和透明。

针对当下社会关注的“双减”政策,田祖荫介绍,按照《问责办法》,培训机构如果存在超标超前培训、虚假宣传、超期收费、侵害师生合法权益等行为,也要被问责。此外,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立了“双减”曝光台,建立了重点事项的双周通报制度,就八项重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通报。

明年,教育部将“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和“五项管理”(即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督导作为“一号工程”。目前,各地通过教育督导推动落实该工程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现在开学了,各学校、各培训机构落实了没有,后面教育督导机构要及时跟上。”田祖荫强调,“三番五次指出来都不整改的,我们就上网、上报、曝光,让全国人民群众来监督。”

喜讯 | 同伴贝宝荣膺网易金翼“2020年度家长信赖儿童教育品牌”!

运动宝贝(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03

打造儿童教育全产业链新生态 CPE中国幼教展上海盛大开幕

10-21

CCEC儿童教育大会暨2020第6届广州国际儿童创新教育博览会

09-05

聚焦儿童教育领域 威创股份设立教育产业并购基金

07-28

亲宝文化全面打造儿童教育娱乐IP 构建儿童产业生态圈

07-13

标签:儿童教育 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