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家长该如何依法带娃?两会代表委员解析2022教育新变革
-
2022-03-04 09:23 来源于:iFeng教育
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说
朱永新:父母的使命和责任是陪伴孩子成长,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刘林:元宇宙教育契合了教育界对传统校园校舍和专职教师为主的学校形态的颠覆性发展的设想。
储殷:成长比成绩要重要得多,成长当中出了问题,往往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反映出来。
2021年是中国教育大变革之年,多项教育改革举措出台或落地实施。从落实“双减”到公布“家庭教育促进法”,从细化“民促法”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教育惩戒权”到“教师法修订”征求意见……
这一系列政策重拳出击之下,2022年中国教育又将发生哪些重大变革?两会代表又提出了哪些有关教育的新提案、议案和建议?
3月3日,凤凰网教育联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举办凤凰网教育2022“育见美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工商学院董事长、校长牛三平,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等两会代表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孙晓梅,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储殷,《元宇宙教育》作者、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李骏翼,元宇宙教育实验室秘书长、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科幻作家、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等学校代表和教育行业专家,就关注度最高的教育话题展开了讨论。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是本次座谈会的支持单位。
“双减”之下教育需因材施教
“双减”政策自去年正式施行后,已经进入第二个学期,学校和家长在适应政策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困惑。
在“‘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思考”的圆桌论坛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提出,父母亲要主动去学习、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很多焦虑是我们自己画了一个老虎把自己吓死了。
他认为,孩子的发展需要时间和空间,如果都填满了,没有发呆、游玩的时间,不利于孩子成长。父母的使命和责任是陪伴孩子成长,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2022年两会,朱永新准备了近十件教育提案,主要是“建立国家阅读节”、“反盗版”、“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以及“双减”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保障体系。
此外,朱永新还提出了英才儿童教育问题。他认为,当前教育关注的是有教无类,尚未实现因材施教,天才儿童大约占人口1%,他们没有得到相应地关注、发现和培养。他建议,建立一套关于英才儿童培养的体系。
目前,按照现行中考改革制度的要求,国家正在进一步落实普高和职高的分流政策。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工商学院董事长、校长牛三平认为,应扩大普通高中教育招生,不要一刀切,科学地制定职普分流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
同时,延长我国主力劳动人口的储备期,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打好基础,通过高中进入大学,接受高职或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2022年“两会”上,牛三平将提出关于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材资源库一体化建设、落实民办学校受教育者与同级公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权利、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支持政策、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支持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效建设、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混改等十多件教育方面的建议。
对于“双减”之后,学校和家庭都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变重的问题,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认为,教育原来是两条线在运行,一是学校教育,二是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减负,某种意义上是学校教育在提质增效,最大的变化是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学。在这场教育改革中,显然学校的责任变大了,任务也变重了。同样,孩子不再去培训班后,家长需要安排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和习惯培养,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更大了。
好的家庭教育在于家长的陪伴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进城打工人群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相应的成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根据民政部网站公布的信息,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43万,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西部省份留守儿童占了90%以上。
因此,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中国父母如何‘依法带娃’”圆桌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提出,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的状态。
不少留守儿童家长只重视从经济层面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却忽视了孩子成长中亲情陪伴的重要性及家长应承担的教育责任。
由于家庭教育主体缺位,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家庭教育外力支持不足,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发生认知偏差、厌学、行为失范、心理疾患等问题。
苏华认为,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强化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还需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构建起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探索,是家庭教育前沿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认为,学校要用多元智能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能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要追求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手段。好的家庭教育应提倡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在陪伴过程中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心态。
对于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导下依法带娃,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孙晓梅的建议是,家长不能只盯着学习。
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学习,还包括道德品质、身体和心理健康、生活技能等多方面。学习只是一个阶段,培养好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比学习更重要。
在家庭教育里,家长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储殷认为,“双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抢跑的焦虑,但是升学焦虑还在。
很多家长理解的家庭教育,是在家里像老师一样。老师在学校里扮演家长,家长在家庭里努力扮演老师,这是错位的。
储殷认为,成绩是成长的一个反映,但也只是一个反映,成长比成绩要重要得多,成长当中出了问题,往往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反映出来。
人生的动力是家里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就没有了人生动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元宇宙赋能未来教育
2021年是元宇宙最热的风口。元宇宙如果能应用在教育领域,对教育将是一场大变革。
在“元宇宙如何赋能未来教育”圆桌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认为,元宇宙教育之所以能够火起来,是因为它契合了教育界一直以来的预测和梦想,即对传统校园校舍和专职教师为主的学校形态的颠覆性发展的设想。
刘林提出,元宇宙和教育如果能够深度地发展融合到一起,至少应该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要让随时学、随地学和随意学成为可能。第二个是让精准学、选择性地学和兴趣性学成为一种特征。第三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梦想能够得以实现。
在2022年两会上,刘林就“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做了提案。他在提案中提到了关注元宇宙等新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
他认为,科技能更好地赋能教育。元宇宙若能成为高校教育科技的研究方向,不管元宇宙最终怎么样,但是技术当中的很多想象,可以反映人们对教育本身发展的期待。
对于元宇宙将如何赋能教育,《元宇宙教育》作者、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李骏翼认为,元宇宙的基因就是数字,没有数字技术就没有元宇宙,它所带来的变化可能会比技术本身更加深远。
元宇宙对教育赋能,可能体现在技术、数字、社会理念变革等多层面,它们不是先后变革,可能时发生,在某个领域可能技术优先,在某个领域也可能理念优先。
元宇宙教育实验室秘书长、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提出,元宇宙能缩短教育和学习跟实体经济之间的距离,使教育和学习快速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可以极大地加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是提高投入产出比。
他认为,教育科技不直接从事教育服务,可以鼓励和扶持教育科技公司在国内上市,更好地为教育系统赋能。
-
森马服饰7月份2亿收购两大早教品牌 进军儿童教育市场
12-13
-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在新型益生菌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内新闻 03-04
-
三部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不得一次性收费超过3个月或60课时
行业快讯 03-04
-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建议国家给新生儿家庭赠送母婴用品
母婴用品,社会公益活动,婴童用品 03-03
-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组织召开液体乳工艺标准专家研讨会
乳业 03-03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