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奶粉大促力度平平,原辅料涨价让乳企压力有点大

每年618购物节 ,母婴特别是奶粉产品,也是大促的重头戏。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已经开始预热,但出于担忧线上冲击线下销售,以及原辅料成本大幅上涨等原因,今年各家奶粉企业618的促销力度与往年持平或不及往年,不过目前消费者囤货需求高涨,部分奶粉品牌销量依然大幅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在多家电商网站看到,部分国产及中小奶粉品牌的优惠力度略大,而大多知名奶粉品牌的促销力度相比于往年来说并不突出。比如中国飞鹤星飞帆三段在自营旗舰店的预计优惠后价格在275元/罐,折算成线下产品的规格,对应价格约在210元/罐,这一价格比部分线下渠道促销活动时略高。此外,部分奶粉品牌已经在做预热,但实际促销活动时间是从618前两天开始,而2021年同期则是在5月底。
这一系列变化,也让一些消费者觉得今年的618奶粉似乎没有往年“合算”,但出于囤货的需求,奶粉销量依然可观。

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618活动开启当天,京东超市国产奶粉成交额同比增长50%,其中伊利金领冠旗下核心产品金领冠3段奶粉成交额增长超过400%。在6月6日晚的“巅峰4小时”大促活动中,皇家美素佳儿旗舰店成交额同比增长27倍,达能爱他美官方旗舰店1小时成交额也超过同期全天销售额。

有外资奶粉品牌市场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目前电商销售的情况来看,用户数字的变化并不大,销售数据好主要与用户集中囤货有关。在业内看来,虽然今年不少奶粉品牌618的促销力度不如去年,但仍属于一年的价格洼地,所以依然有诱惑力。

对于奶粉企业而言,促销力度不及预期有考虑线上线下销售的平衡问题。目前线下渠道依然是各家奶粉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近年来,国内新出生人口持续下滑,导致线下渠道奶粉价格战频频发生,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奶粉企业对线上销售价格有所顾忌,以避免出现线上和线下价格冲突。

健合集团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应表示,今年618的促销力度与往年持平,主要希望维持线上线下全渠道的价位稳定。今年618的重点之一是在提升品牌上,包括与热门综艺IP、京东、天猫平台等多方合作,以期实现双赢。而记者了解到,抱着同样想法的奶粉企业并不在少数。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奶粉行业已经进入到深度零和竞争的阶段,疫情的影响加快了市场的淘汰进程,特别是疫情导致线下流量减少,加上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消费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头部奶粉企业加强了线上的消费者教育和品牌宣传的力度。

另一方面,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也让奶粉企业感到新的压力。

多家奶粉企业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从2021年开始,从上游的饲草饲料、到生产所需的奶粉原辅料比如乳清粉、植物油脂等,以及物流运输的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据介绍,由于主产国限制棕榈油出口,国际棕榈油的价格不断上涨;加上俄乌冲突,葵花籽油的出口受到影响,导致奶粉需要使用的植物油脂成本整体上涨了50%;国际奶价在过去一年中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国际乳制品拍卖价格在今年3月也创下了201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虽然近期国际奶价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也带动了乳清粉、乳糖等原辅料的价格上涨。

不过由于各家企业大都采取了长期合同等措施,提前锁定了部分原料的成本,而且原辅料价格起伏不定,目前还无法量化涨价对成本的具体影响。

此外,新一轮疫情也对成本带来影响。有乳企表示,由于疫情,婴配粉新国标审批进程也受到影响,部分企业或无法在新国标实施前取得注册,不得不囤原料,备产老国标产品,也导致成本的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轮疫情中,部分外资奶粉品牌由于供应链问题,曾出现终端商加价销售的情况,外界也担忧未来奶粉价格是否会随着成本上涨而上涨。

但在宋亮看来,虽然供应链上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挑战,但目前国内奶粉市场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奶粉出现涨价的可能性不大,预计这些成本只能企业内部消化。

儿童奶粉作为母婴行业新增长点,对标液态奶也有优势…

06-11

夏季会成为羊奶销量攀升的旺季吗?夏天喝羊奶粉的7大好处!

06-11

用大品牌来吸引消费者 母婴店转战奶粉市场能否成功

06-11

被三鹿奶粉毒害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三聚氰胺到底有什么危害

06-11

儿童成长奶粉怎么选 美骼高儿童成长奶粉专注于儿童

湖南智高商贸有限公司 06-10

标签:奶粉
热点招商类目
奶粉
辅食
奶瓶
纸尿裤
洗护
首页联系客服关于我们
全球婴童网-母婴用品行业门户平台,助力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190
取消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产品分类查找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大类
小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机构
大类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