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价格:整体处于上涨状态,但有不达标、旧包装等产品出现降价情况
-
2023-01-07 16:41 来源于:EBH母婴时代
近两年,婴幼儿配方奶粉价格处于趋于上升的阶段,陆续有品牌或是渠道发布价格上涨声明,尤其是国产品牌在本身价位较高的前提下,整体幅度又进行了提升,以新推出的内码产品为代表。前几年,奶粉价格上涨大多数品牌给出的原因是奶粉原材料有所上涨,确实从整体而言,原奶的价格相比之下是有所提升的。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原材料涨价幅度即使达到20%也只能带来几元钱的成本上涨,尤其可以看出原材料成本上涨只能算是奶粉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在高端化发展的趋势下,价格整体呈现上涨阶段并不稀奇。但性价比趋势产生也为之增添了困难,品牌想要提升自身的利润,并且还要在不损失流量的前提下,提升奶粉的价值也是关键所在。
近期不少奶粉品牌价格上涨
近期,雅培在中国台湾地区市场表示因为原物料和人力成本上涨,11月开始每罐产品平均调涨70-150新台币。雀巢全能恩护因为有升级配方,10月起上调100多元新台币。
这些头部品牌在2021年时也有报道称其均有涨价,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款婴幼儿配方乳粉,受产品配方升级、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在涨价,其中雀巢、雅培、美赞臣等知名品牌乳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每罐大多上涨15元至45元,上涨幅度大多为10%至15%。
另外,笔者在查询小红书平台时发现,有代购称德国爱他美即将进入价格上升通道。皇家美素佳儿、贝因美、飞鹤、珍护、蓝河、优博、蓓康僖等都有涨价的市场反应。
希蜜贝贝品牌创始人王景宣表示,今年奶粉价格整体变化不大,个别工厂推出的新品价格会比较高,比如君乐宝羊奶粉,而个别已经换了新注册号的产品出厂价也比之前要高一些。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也表示,随着新国标的推出,不少品牌在生产成本上都相继有所上升,不少企业也都有涨价的意愿。但现阶段较为困难的是率先涨价的品牌也意味着市场份额会有所下降,流量会有流失的风险,所以各大品牌在涨价方面是比较谨慎的。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将会是价格重塑的好时机,新国标、二次配方的即将实施,各大品牌产品在不断升级、创新,借此机会市场端、消费端可能会更加容易接受。
内码带来的涨价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君乐宝、飞鹤、优博、蓓康僖、金领冠等陆续推出了内码;蒙牛瑞哺恩推出“三码合一”技术即“罐底码+膜内码+膜外码”;而在羊奶粉行业中,蓓康僖率先在羊奶粉行业推出内码系统,另外优博、朵恩、和氏等品牌也完成了内码升级。
众所周知,“内码”形成的开始是秉承着规范市场、追溯产品、维护渠道利益等良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管控市场窜货等乱象行为。渠道利润不断缩水离不开窜货等不正当行为的影响,如果窜货现象得到管控,价格的稳定性也能够得到保障。
笔者在小红书平台查询以及通过部分渠道商告知了解到,部分推出内码或是进行内码升级的品牌都或多或少在价格上进行了小幅度上涨,但也有人表示部分品牌在终端售卖时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每罐上涨了四五十左右。
但也有渠道商告诉《母婴时代》,只是产品的定价和出厂价格增加了,渠道商所拿到的产品价格有所提升,其实在终端成交上,因为有着较高的优惠力度,所以最终的成交价的变化是比较小的。
从终端价格上,内码产品确实有所提升,但大部分品牌都设有红包、赠送等活动,折合下来整体的价格上升并不大。但内码产品在初期时也因为价格上涨和积分繁琐等原因,流失了部分消费群体,但随着终端运用的逐渐成熟,目前内码产品销售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近两年的涨价热潮
其实,不仅仅是今年部分品牌的奶粉价格有所上涨,近几年,陆续有不少品牌的出厂价格或是终端销售价格都有所上涨。
此前,《母婴时代》就曾报道过,蓓康僖Bekari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显示,蓓康僖三款产品从2021年1月3日开始涨价,其中三款产品都有不同幅度的涨价,蓓康僖羊奶粉400g涨价10元;蓓康僖羊奶粉800g涨价30元;纯羊时代蓓康僖羊奶粉提价30元。
另外,小状元孕婴生活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显示,韩国每日乳业旗下的爱思诺经典名作产品,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涨价,爱思诺经典名作800g涨价30元。而婴之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显示,高骼儿童成长奶粉自12月8日起涨价,高骼儿童奶粉800g也涨价30元。
从整个奶粉市场看来,整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婴配粉平均零售价由2014年的183.2元/公斤提升至2018年202.6元/公斤。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2年12月到2021年1月,国产奶粉品牌均价涨幅为35.9%,进口为27%。
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0)》显示,国产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五年涨价17.4%,2021年国内婴幼儿奶粉价格依然维持了小幅上涨趋势。
另外,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4日,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国内现货零售价为218.83元/公斤,年内累计涨幅4.41%,同期国外品牌年内累计涨幅为4.39%,涨幅较为温和。
可以看出,奶粉市场正在逐渐进行价格重塑,因为奶粉市场终端竞争不断加剧,不管是线上销售平台,还是线下母婴店,赠品、优惠力度都比较大,虽然奶粉依旧是母婴店的主要盈利来源,但相比之前,整体的毛利是有所下降的。而品牌为了自身的利益保障,也是为了保障渠道的利润,价格重塑成为了各大品牌为之努力的方向。
原奶价格不断下降
奶粉价格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查看众多品牌发布的涨价公告可以看出,大多数品牌都会表示奶粉价格的提升,是因为奶粉原材料有所上涨。
此前,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就曾表示:“我们以负责任的方式提高定价,并看到消费者的需求持续增加。成本通胀继续急剧上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在今年采取进一步的定价策略和缓解措施。”
不可否认的是,原奶价格和部分大包粉价格确实是有所上涨的,联合国粮农组织7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国际乳制品价格6月全线上涨。奶酪价格涨幅最大,主要原因是市场担忧下半年供应形势,以致对现货供应的进口需求猛增。由于进口需求旺盛,且全球供应持续紧张,世界奶粉价格同样上涨。
但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原奶价格整体也是出现了回落,据笔者查询11 月3 日-11 月9 日,国内主产区原奶价格为4.13 元/kg,环比-0.5%,同比-3.7%;2022 年9 月恒天然原奶价格为0.42 欧元/kg,环比-3.2%,同比+8.6%。
另外,查看大包粉也处于下降状态,10 月31 日-11 月11 日,大洋洲脱脂/全脂奶粉均价环比-8.8%/-3.7%,同比-16.8%/-16.3%;欧盟脱脂/全脂奶粉均价环比-5.4%/-3.9%,同比-1.9%/+3.7%。2022 年10 月,美国A 级脱脂奶粉均价环比-5.2%,同比-1.1%。2022 年10 月全国乳制品产量为275.7 万吨,同比+5.2%。
从产品成本上来看,不管是上涨还是回落其实对于成本的影响并不大。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品牌表示,物流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也在提高。研究机构伯恩斯坦的分析师布鲁诺·蒙泰尼(Bruno Monteyne)指出,美国消费品公司2021年投入的成本或将增加6.1%,2020年增幅仅有0.7%。
以上两种情况是各大品牌进行价格上涨时的阐述,还有就是新品的发布带动价格的上涨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存在,从奶源优化、配方更加全面和优质都是品牌进行价格重塑的理由。
并且,高端化趋势在奶粉领域中势头强劲,从2008年开始,国内奶粉市场中出现了涨价热潮,国内奶粉价格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而在2013年时,国家发改委向6家乳企开出了6.7亿元的天价罚单,处罚涉嫌价格纵向垄断,涨价速度才有所下降,现在也处于缓慢的进行中。
新国标来临
不达标产品、旧包装会出现降价情况
随着新国标的发布,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胆碱、DHA、ARA等成分都作出了更细致的规定,并且针对污染物、真菌毒素和致病菌限量要求统一引用相关基础标准,体现标准间协调性。新国标对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了优化,推动着市场品质向着更高层次前进。
另外,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标签标识的公告》,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的标签标识做了进一步的规范。随着新国标的即将实施,半羊奶粉将会陆续被淘汰出局,不能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所销售。
因为新国标高要求或是部分中小企业自动退出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2023年配方注册制将要施行,市场内产品必须要符合新国标标准,一些不达标产品很快就不得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销售。
所以今年和明年初会有一批降价奶粉的出现,在到期前压低价格集中清库存,经过了此前第一次配方注册的经验,各大品牌在布局上会相对游刃有余一些,对于价格上的把控上相对影响较小。
并且,此段时间的降价情况是短期的,随着商业库存消耗完毕之后,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也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基本走势上,相对于第一次配方注册,对于价盘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认知&浅评:从品牌角度而言,价盘的稳定是重点,想要重塑价盘,提升品牌的利润和维护渠道的利益是现在各大品牌所关注的,所以通过缓慢进行价格提升是稳健之举。而从整个奶粉市场而言,高端化作为该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价格不断上涨也在常理之中,但是现在性价比也较为突出,所以各大品牌在价格上涨中也有所顾虑,一不小心就会损失流量,甚至影响品牌形象。
-
奶粉价格上涨,母婴门店大洗牌是必然的
09-19
-
停止无限度的低价竞争!奶粉价格战没有赢家
09-10
-
奶粉价格不涨不行?终端成交价或触底反弹?
06-20
-
“儿童营养与婴儿营养同样重要”,这是儿童奶粉价格竞争后的重要方向…
06-17
-
网红大牌奶粉“涨价函”流出,羊奶粉价格今年会涨吗?
06-02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