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超多强”格局明显,中小乳企还有机会吗?
-
2023-04-02 11:36 来源于:消费记
乳企冲击IPO的消息时不时传来。
近日,冲击A股的菊乐食品已经被深交所受理了。而除了菊乐食品外,近年来递交IPO或者已经宣布上市计划的乳企就有16家,其中包括骑士乳业、君乐宝、温氏乳业等等。
这些乳企为何都忙着要上市?上市是乳企发展的最佳选择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乳企又该如何破局?
菊乐食品四度冲A
五年四闯IPO的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菊乐食品”)终于有了新消息。日前,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菊乐食品IPO目前的状态为“已受理”,预计融资金额为13.6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菊乐食品系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1996年进入乳制品行业,乃四川当地及西南地区龙头乳企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菊乐食品自2017年以来第四次递交IPO招股书。2022年7月1日,菊乐股份启动第四次IPO。这一次,保荐机构更换为中信建投。今年1月13日进行了预披露更新;3月2日,因为A股市场全面注册制,菊乐股份更新资料,平移至深交所主板。
最新招股书显示,近年来该公司业绩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分别为7.1亿元和7288.46万元。
菊乐食品主营业务为含乳饮料及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经销模式为主。和大多中小乳企一样,菊乐食品总体规模不大,收入主要依赖于含乳饮料业务。之后的业务结构虽有调整,但还是离不开含乳饮料业务带来的“半壁江山”。
资料显示,菊乐食品含乳饮料收入自2019年的6.11亿元增至2021年的7.32亿元,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从73.91%降至51.68%;2022年上半年占比52.33%,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另外,作为区域性乳企,菊乐食品主要深耕四川市场。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贡献销售收入8.11亿元、9.07亿元、10.59亿元和5.24亿元,占各期主营收入的98.07%、91.52%、74.74%和74.01%。尽管四川收入贡献所占比重逐年降低,但菊乐品牌的产品超9成收入仍来自四川。
中小乳企扎堆上市
除了菊乐食品对A股“痴心不改”外,还有不少区域性乳企也都在忙着IPO。去年以来,递交IPO或者已经宣布上市计划的乳企就有16家,消费君统计发现,其中有来自内蒙古的骑士乳业、河北的君乐宝、广东的温氏乳业、东北的完
山,以及新锐品牌“认养一头牛”等乳企,都在摩拳擦掌,手拿上市的号码牌。
同花顺统计显示,在我国 A 股市场,截至 2022年底,乳制品相关的概念股一共也仅 30 家左右。而如今,却有近20家企业忙着IPO或拟上市。
这些乳企为何都忙着要上市?主要还是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对于中小乳企来说,想要在当前阶段获得快速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夺市场份额,上市融资也就成了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我国乳品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欧睿数据,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168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638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0%。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乳品市场将延续增长态势,2025年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00亿元,CAGR5约为4.87%。
市场竞争方面,目前乳制品行业形成“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相对集中。其中,“两超”是伊利股份与蒙牛乳业,“多强”主要包括光明乳业、新乳业等。此外,地方性乳业主要包括燕塘乳业、天润乳业、完达山乳业、卡士等。从集中度来看,我国乳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伊利和蒙牛的市场占有率加起来就将近一半了。
行业发展红利渐渐消失,大家都在有限的存量市场下拼杀,但市场占有率不是共同增长的,而是此消彼长。这也意味着,留给其他地方性乳业的空间不多了。
开拓“第二曲线”
虽然大家都想上市,但并不是都能如愿。据统计,2022年递交IPO的乳企中,仅有阳光乳业和澳亚集团成功上市。
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还是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不管上市与否,业绩的增长都是企业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来看,推动乳品市场规模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类高端化、消费升级、需求增加等。那么,在整个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中后期,乳企能否找到并培育新业务,以此来开拓自己的“第二曲线”,拉动业绩增长,就显得很关键了。
近年来,很多乳企都在战略层面展开角逐,如多元产品迭代、多元创业和多元并购等等。“两超多强”方面,伊利联手优然牧业布局上游产业链,收购澳优乳业加码婴幼儿奶粉赛道;蒙牛控股妙可蓝多,布局奶酪赛道;新希望收购一只酸奶牛和夏进牛奶,一手抓茶饮一手抓西北市场;君乐宝入股皇氏并购银桥,向南方和西北市场挺进......
对于上游奶源的竞争、供应链的不断完善,中小乳企肯定是拼不过龙头乳企的。不过,消费市场的需求是多元的,每一个层面上都可能蕴含着新机遇。
因此,很多中小乳企也都在寻找新赛道,挖掘“小而美”的“增长极”。比如,在奶粉市场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有的开始尝试将经营重点从奶粉向营养保健品方向延伸;有的加码冷饮赛道,推出符合时下年轻人喜爱的雪糕冰激凌产品;有的推出新品鲜奶布丁,迎合市场流行的“鲜奶奶品化”风潮。
无论是品类创新,还是产品创新,其本质都是“差异化创新”。当然,这些创新最终能否成为“第二曲线”,还有待市场考验。
-
益生菌,即是乳企的老朋友,又是新战场
03-26
-
中国乳业迎来新成员!这家国资控股的乳企正式奠基
03-26
-
唯一乳企!伊利斩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3-20
-
卖得比鲜奶还贵、乳企纷纷加码……低温调制乳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03-19
-
来!一起“沉浸式”感受这家乳企“全透明”品质有多硬核
陕西英童乳业有限公司 03-16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