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总吐奶?“竖抱拍背”当心危险!避坑经验都帮你总结出来了
-
2023-11-01 09:36 来源于:京妈说
宝宝吐奶,几乎每个妈妈都经历过!
出生3天:啊!吐奶了!赶紧上网搜,了解吐奶的成因、后果及处理,然后拍嗝~侧卧~观察一两个小时……呜~没事了,才松一口气。
出生一个月:吐奶了!哦,擦擦嘴
这样的带娃场景,你是不是也很熟悉呢?
第一次遇到时,场面有点吓人,会非常着急、非常焦虑、非常心疼,甚至恨不得马上抱娃去医院……
但随着娃一天天长大,妈妈的育儿经验增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如何正确应对,也就不那么焦虑了。
真是“育儿”先“育己”,养娃长大,也是自己学着当爸妈的过程,自己懂得多些才会在育儿路上掉坑少一些。
为什么小宝宝总爱吐奶?这2个育儿常识新手爸妈要知道
常识1:吐奶≠呕吐
我们大人肠胃不舒服时会呕吐,当宝宝出现不适时也会呕吐,但同时会有情绪烦躁不安、哭闹的表现。
而吐奶并不是这种情况,是宝宝吃奶后,奶液顺着嘴角流出来,或是猛地从嘴巴里、鼻孔里涌出来,吐奶后宝宝大多没有“不适表现”,精神状态仍然很好,该玩玩该吃吃该睡睡,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
对于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来说,吐奶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般4个月左右比较严重,到6个月左右逐渐好转,但也有些宝宝可能会持续到一岁左右才改善。
常识2:宝宝吐奶常是这2种原因
可能新手爸妈对这种“超出正常认知”的幼崽表现不太理解:既然没生病,但为什么会吐奶呢?原因主要有这2种。
【生理原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
人的胃有上下2个门:上面与食管相连的叫「贲门」,下面与肠道相连的叫「幽门」,成人的胃是相对竖直的状态,并且上紧下松。
宝宝出生后,胃部发育不成熟,不仅容积较小,而且还呈现水平状态,2个门也是上松下紧,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胃食道反流”。
【养护原因】喂养不合理
本就容易“反流”,若平时家长养护不当,就会加重宝宝吐奶,比如:
① 有过度喂养习惯,每次都给孩子吃12分饱;
② 喂奶方式不正确,不管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喂奶姿势不当、冲泡奶方方法不对、吃奶太快、哭闹时喂奶等,都会让宝宝同时吃进去过多空气,这样当宝宝“打嗝”时,奶液也会搭着“顺风车”一块儿跟着跑出来。
京妈提醒:虽然大部分情况宝宝吐奶是正常的,但也有“病理性吐奶”的情况,如果妈妈发现宝宝除了吐奶,还有其他不适,精神状态不好、哭闹严重,有腹胀腹泻、发热等表现时,要及时带娃看医生。
宝宝吐奶怎么做才正确?妈妈们记牢:这件事千万别做!
宝宝喂奶时可能发生吐奶,也可能发生呛奶,但新手妈妈没经验,可能会分不清,甚至做错。
那接下来说的这件事就千万做:当宝宝发生呛奶时,赶紧把宝宝竖直抱起来,甚至拍背。(后果:这样会让呛的奶进入肺里,非常危险)
正确做法是:先观察宝宝呛奶程度,根据程度轻重,让宝宝侧脸后再拍背,或是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腿上,再用力拍背,让奶液流出来。
若是平时正常吐奶,就不用太担心。
如果抱着娃时发生吐奶,换个让他感觉舒服的姿势,然后轻轻擦干净吐出来的奶液,并且观察娃的状况,可能当时会有些脸色不好,一般过会儿就恢复过来了。
如果娃是躺着时吐奶,可以把娃调整成侧卧位,头部稍微垫高一点,让奶液流出来。
另外,这几种吐奶要及时看医生:
- 频繁的喷射状吐奶,吐出的奶液中有红色;
- 因吐奶影响生长发育,身高体重都不达标;
- 吐奶时有这些表现,精神不好、总想睡觉、情绪烦躁、发烧等。
平时如何预防吐奶?这几点需要妈妈都做到
知道了宝宝吐奶是为什么、怎么做,再来说说怎么防?这几个建议,妈妈们不仅要知道,还要做到。
① 喂奶姿势正确+不要一次吃太多,尽量不要平躺喂,抱娃喂奶姿势要对,喂奶时控制好奶液流速。
② 不要喂奶后换纸尿裤或给娃洗澡,原因很简单,都容易折腾的宝宝吐奶!
③ 喂奶后拍嗝或竖抱会儿,娃肚子里没有胀气,也有助减少吐奶。
④ 及时喂奶,千万别等宝宝特别饿才喂奶,也别在娃哭闹严重时喂奶,会同时吃进去过多空气,加重打嗝和吐奶。平时要会辨识宝宝饥饿的信号,科学喂养。
总之,虽然就是一个简单的喂奶,里面需要注意的小细节却很多,不管哪点做的不到位,都可能加重宝宝吐奶。
新手妈妈平时带娃,不止喂养,护理方面注意的也多,还有发育和早教,都得多了解些育儿知识,正确养育。
-
#两男孩车内窒息家属要求车主担责# 育儿知识:车内为什么会窒息 车内封闭多久会窒息死亡
06-24
-
育儿知识大普及:益生菌有哪些作用 宝宝吃益生菌真的好吗
上海迪巧实业有限公司 06-04
-
育儿知识:宝宝手指出现倒刺是缺什么吗 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12-22
-
“硬核”育儿知识携手“黑科技”,美赞臣联手小米引领育儿新未来
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 11-22
-
冬季育儿知识要点:什么是奶癣? 宝宝奶癣要怎么缓解
11-15
- 搜产品
- 搜品牌
- 搜企业
- 行业 食品 服饰 寝居 用品 童车 孕妇 玩具 洗护 学习
-
大类
- 地区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广东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